寒门难出贵子?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如何落地

2017年11月17日15:02

来源:人民网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同时,报告指明了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分析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了农村学龄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

国家全面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秦玉友说,过去五年,从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到办学条件,国家全面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从农村教育投入看,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三个增长”高水平完成,农村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的增幅更大。

从农村师资建设看,师生比是师资数量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全国师生比和农村师生比都呈现出提高趋势,而且农村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村办学条件看,农村危房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农村教育发展更有保障,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时,义务教育普及率、教育经费、师资薄弱等都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明显的弱项。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国家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工作,用扶贫的方式对提升中西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储朝晖介绍说,在经济投入上,中央政府以及各个省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都保证了稳定增长;实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计划,提升了中西部教育;对贫困地区除了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还实行两免一补、免费午餐等计划;实施改薄计划,使农村学校的校舍有了明显的改观;在教师方面,特岗教师人数和特岗教师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但是,目前农村地区还赶不上城市地区的教育质量,农村地区师资薄弱的状况还没得到根本改善,今后需要继续推进。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步走”

对于报告提出的“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秦玉友分析说,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要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让农村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短板。如何实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又是一个必须科学研判、认真回答的重大教育政策问题。

秦玉友表示,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有序实现城乡在生均意义上教育资源均等,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步,逐渐建立起基于城乡学校规模效率特征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让城乡学生在获得基本教育服务方面享有基本相同的机会。当前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为实现第二步目标而努力。第三步,积极推进以城乡师资质量均衡化为核心的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通过城乡师资初次配置、二次配置、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条件成熟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均衡化。

“未来五年,城乡需要协同努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他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全面发力,重点突破。首先,基于城乡学校规模效率特征建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其次,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教育关爱,建立起行之有效、全员覆盖的关爱体系;第三,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秦玉友说。

“体制机制创新是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突破口。”秦玉友认为,我国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准备了相对充足的、保证城乡教育一体化顺利实现的条件保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并进行创新,处理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格局调整,从而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