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资源如何给豫西乡村学校注入活力

2017年11月27日10:47

来源:大河网

  "互+计划"负责人陈嘉谊走进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的课堂

  10月30日,在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马耳岩小学召开的"互+计划"河南行现场会再次引发人们对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关注,马耳岩小学的"五级课程表"也随之红遍网络。

  和全国数千所偏远乡村小学一样,马耳岩小学充分利用"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资源,开设了晨读、手工、艺术、科学、儿童财商、网络素养、生命教育等课程,弥补了学校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与此同时,该教学点所在的市、县、镇教研部门也组织区域名师为乡村学校设置了"专递课堂",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由此,连同校本课程,马耳岩小学等乡村学校就拥有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五级课程,使得学校教育活动充满了生机。

  据了解,仅九月,马耳岩小学就开展了80节网络"双师课堂",孩子们通过网络与全国孩子进行了适时互动,部分课后完成的美术作品成了村小最美的风景线。这种形式,很好地落实了河南省教育厅在今年2月21日下发的《关于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互联网给乡村孩子带来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河南省近七千名乡村教师也通过受众两万余人的"互+青椒计划"课程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技能。其中三门峡市积极参与课程、主动反馈分享的活跃教师数量就达到5068人。59岁的张永老师俨然成为"网红",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他,在"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里化身为全科全能的助教,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画画、唱歌、跳舞。而为了督促乡村学校高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互+计划"采用在线授课实时视频联动、课后作业汇总奖评等形式来克服传统网上学习的不足;三门峡市教育局将"青椒计划"课程学习纳入教师进修培训课程积分;洛阳市高新区教育局则联合公益课程提供方——"彩虹花和阅汇"晨读负责人时朝莉老师开展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指导师专题培训……借由这种公益精神激励、学术知识引领、行政力量推动的形式,使互联网教育真正走进乡村教师的内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个人专业成长的信心。自此,乡村教师不再是大山里默默无闻的坚守者,而是成为互联网资源的链接者,带领乡村孩子共同探索精彩的外部世界。

  互联网教育资源除了在丰富乡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之外,也引起了教师职前教育机构的关注。为了给乡村学校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负责豫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豫西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牵头单位——洛阳师范学院,也与为乡村学校提供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互+计划"走到了一起。双方商议在互联网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比如:邀请草根网红名师走进农村定向全科师范生的课堂,鼓励免费师范生在网络上与乡村教师结对学习相关课程,共建"网上见习、研习平台",探索"互联网+支教"等。双方希望通过这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实施,使互联网教育资源给偏远乡村的教育持续注入活力。

  河南教育厅副厅长毛杰曾指出:补好教育信息化短板——通过网络平台建设,真正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优秀课程的城乡共享,把此作为提升贫困落后地区教育质量的弥补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公益组织、网络公司、相关高校共同参与的活动,使得教育帮扶很好地在豫西偏远乡村落地:通过外部力量"均衡"资源,使乡村学校"充分"发展。(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张献伟)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