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吐槽“挖人”乱象 待遇攀比实在追不上比不了

2018年03月08日09:30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真是又喜欢收邮件,又怕收邮件。”3月6日,在全国人大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和与会代表分享了最近自己面临的一件棘手事。

  就在几天前,熊思东收到了一封来自学校一位科研人员的邮件。邮件里,这位科研人员跟熊思东提交了离职申请,离职的原因是深圳一家大学为他提供了更好的待遇和平台。

  一直以来,熊思东喜欢收邮件,因为通过邮件他能够了解学校各学院又取得了那些成就和进展,而害怕收邮件则是因为人才队伍稳不住,类似的离职邮件总会冷不丁地出现在收件箱里。

  收到邮件后,熊思东立马决定,趁着人大会议休会的那天,他要去和这位科研人员聊上一两个小时,争取把这支科研团队留下来。

  “攀比,特别是待遇攀比,我们实在是追不上,也比不了。”熊思东压低声调,皱起眉头。

  正说着,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笑着打断了他:“挖人才的问题呀,你们以前让别人难受了,现在倒过来又该你们难受了。”

  熊思东一听,赶忙提高声调,压住满堂笑声,解释道:“吕校长,这个我要讲一讲,这可能是同行业的误解。我们有人才头衔的有500多人,76.3%是在国外市场上配置的,而不是从国内别的高校‘挖’来的。”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也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内容与一位刚被高薪“挖”来的教授要离职有关。“另一个大学不仅提供了更高的待遇,而且提供了更高的职位。”沈满洪说。

  处在人才进流的区域——浙江,宁波大学引进人才的数量以平均每年100人的净增长幅度增加,但管理者同样要承受人才流失之痛。沈满洪向学校各院系负责人下了个不成文的要求:“如果有高水平人才要走,一定要想方设法挽留!至少挽留三次!”

  有趣的是,在反映人才团队稳不住问题之前,熊思东和与会代表分享了一份令他自豪的成绩单:“我们的薪酬水平高出112所‘211’大学平均水平的12.2%……我们拥有的青年千人、青年长江、万人计划、优秀青年数量,排在全国第13位,这为学校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实,很多大学都有看起来“矛盾”的做法:一面反思数“帽子”的学术评价方式带来的乱象和弊端,一面按照既定“游戏规则”,在国内外四处重金“挖”人。

  “人才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混乱,但也只有以此手段,才有可能吸引到国际顶尖的、一流的人才。”沈满洪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对于人才市场发展的未来,他并不悲观。

  在人才市场尚未平稳的阶段,各大高校也在尽力做好自我保护。

  为了降低人才被“挖”的概率,宁波大学在招聘人才时会注意人才离职的频率,避免招聘频繁离职的人才。

  目前,面对高薪挖“帽子”的高校竞争怪现状,吕建认为,学校管理应做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得”。“惟有静下心来做事,才能得到大的突破性成果。”吕建说。

  对于大学靠数人才来评估的情况,吕建表示,学术质量评估指标都是“近似”出来的,只能大致地从某一个方面反映大学学术质量。“但大学的精神、内涵、本质是可以通过这些‘近似’的评估体现出来的吗?”在他看来,大学不应按照评估指标去办大学,大学管理者将评估标准用于参考即可。

  要从根本上解决“挖”人乱象,沈满洪建议,应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以与国际同等水平的待遇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让人才市场能够与世界接轨。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