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神童简历”事件:拔苗助长的教育要不得

2018年04月29日15:23

来源:光明网

  拔苗助长的教育要不得(纵横)

  近日,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的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环之下,不少家长精心撰写了“牛娃简历”,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

  三个半月开口说话,懂得核反应堆,学会函数和极限……这些自诩之词,难道会出自学龄前儿童之口?在某名校日前举行的幼升小选拔中出笼的众多“神童简历”,显然是由家长捉刀。人们在直面当下“择校”竞争的残酷之余,更深感家长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急功近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许多家长的教育期许,本来无可厚非。但这种本该遵循孩子身心成长和教育规律的事,却被莫名赋予了争相“抢跑”的急迫与焦虑。一方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另一方面,孩子培育的“关口前移”越发过度,3岁就会了6岁该学的东西,6岁已学完了10岁的课本。“孩子智能潜力无限”,“学习越早越好、开发越快越好”等想法,其实是一种误区。

  孩子的教育启蒙和知识深化有其自身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不可操之过急。幼儿阶段正是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阶段,教育应重在对外界的感性认知和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不必刻意以孩子认多少字、背诵多少古诗、会解复杂习题等“知识性成就”为荣。

  “拔苗助长”式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很多知识在孩子适龄时再学本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上培训班、超前学习,不仅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让孩子将宝贵时间白白浪费于死板的背诵、记忆,甚至错失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的良机;给幼儿超负荷安排学习计划,极易滋生出逆反、排斥心理,不仅学不好,更会为日后的正规教育埋下“厌学”或“自满”情绪;超前教育显示出的早期智商优势并非缘于儿童真实能力,而是建立在“笨鸟先飞”基础上的一种神童假象,日后极有可能落入“伤仲永”的窠臼。

  纵观由家长杜撰的“神童简历”,颇多不切实际的夸大之辞,这种不诚实的自我炫耀,会不会对孩子的品德培育产生误导,同样令人忧虑。所以,要正视“神童简历”背后的家长焦虑,摒弃拔苗助长的功利考量,让教育思维回归理性务实的正轨。

  (摘编自4月23日《河南日报》,原题为《拔苗助长的“神童简历”》)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