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培养一流“新工科”卓越人才 “三步走”实现就业零距离

2018年05月21日19:10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一流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工程、高档数控机床、大数据……伴随着这些新经济业态的崛起,新型工科人才成了“香饽饽”。在河南教育圈,郑州科技学院以“三步走”战略,不断探索“新工科”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为地方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新工科”人才。

  大河网讯 (记者 张楠)建设众创中心平台,开设精英班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逐渐实现所有专业全覆盖,这就是郑州科技学院“新工科”建设战略的三步棋。

  当越来越多新型人才从这里走出来,得到政府和地方企业的高度认可时,郑州科技学院董事长刘文魁表示,“实现学科交叉、专业交叉、院系互动、学分互认,我们把原来单一的专业向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应用人才,而这,也正是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揭秘|什么是“新工科”人才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举行了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随后,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新工科”是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从学校人才培养环节讲,就是如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系统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郑州科技学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秦小刚说。

  有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0多万人。

  “人才缺口”的直接映射就是“用工荒”,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教育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短板。

  国家明确新工科建设后,郑州科技学院立即按新工科建设要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比对。在2017年的36个本科专业中,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主体的工科专业20个,与新工科有交叉或联系的专业7个,共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75%。在此基础上,学校的智能制造学院、泛IT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学院等一批与新工科建设相对应的工程应用学院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了工科专业新结构,不拘囿于传统学科专业设置,实行专业交叉、知识融合。

  刘文魁表示,其实早在前几年没有“新工科”概念时,学校就主动与地方新经济发展接轨,着手关于新工科专业理念的建设了,现下正好契合了国家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思想。

  探索|“新工科”建设的着力点 “建平台、试验田、全覆盖”三步走

  “建平台、试验田、全覆盖”是郑州科技学院建设“新工科”的三步走战略。郑州科技学院副校长周文玉介绍,学校建设着力点在于拟定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和创新实践平台上,即根据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对新兴人才需求的知识、工程应用能力,拟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


  “新工科”建设试验田有四种“耕作模式”,即实验班、试点班、精英版、新卓班,并投巨资建成的“众创中心”,由四个工程应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跨境电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泛IT学院”构成,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校政企行协同育人,有力支撑了新工科建设。

  郑州科技学院自2017年开始,先后与中机教育发展集团共建了面向智能制造装备技术、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智能制造学院”;与河南云和数据有限公司共建了面向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云计算的“泛IT学院”;与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面向“一带一路”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学院”;与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共建了面向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学院”成立后,将立足地方经济需求,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新工科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截至目前,四个“创新学院”都已试运营一年。其中,智能制造学院大学生研发的3D打印机和智能机器人,多次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得金奖或一等奖。泛IT学院第一批JAVA和PHP两个试点班的54名学生毕业后,已全部进入河南云和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薪就业。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学院培养的“怡亚通精英班”,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导入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教材、软件平台、产品培训、师资培训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效果显著。创新创业学院对全校大学生定期开展GYB、SYB创业教育培训,让学生们对创业实践的认识、创业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认识都有了很大提升。


  创新|打破技术壁垒 实现就业“零距离”

  在传统行业发展进程中,纺织、交通、食品、电力等都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分类,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此分类框架下进行技术探究和人才培养。但诸如“大数据”“智能制造”新生行业却无法适应公众认知的“框定效应”,如果按照既有的管理模式进行理论探索和人才培养,只会背道而驰。

  “技术之间的壁垒,可以通过跨学科、跨工种的技术合作加以缓解或者消除,那么,既有的培养体系和组织架构的学科分类边界也需要在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中日渐创新。”刘文魁表示,这些新工科班在人才培养上全部运用新模式、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为新工科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至今已经有数百名毕业生实现了精准对口就业。

  据郑州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刘赛赛介绍,目前学校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来办学和教学,而培养学科专业交叉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正是他们不懈的追求。

编辑:王佳 审核 :张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