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家长,让孩子健康上网,你做对了哪些?

2018年07月14日21:45

来源:大河网

  阅读提示:平均有超过28.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达到31.6%。在10岁,已有30.8%的儿童会在网络上主动加网友、Q群或微信。到14岁,儿童在媒介使用各种行为的关键指标就已超越了他们的父母,使用电脑查信息、用手机微信/QQ等已习以为常,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0分钟的达到 60.8%。

  与80后、90后不同,2000年后出生的这些00后、10后的孩子,大都从很小就开始接触网络,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这个时代的孩子“不是在上网就是在上网的路上”。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数字原住民”。

  父母说:孩子的“网瘾”太厉害

  在数字技术无孔不入的当下,3岁的孩子把iPad玩得溜转,14岁的计算机天才创办软件公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的谢女士最近发愁不已,马上要升初二的孩子一到暑假像放飞的小鸟,天天抱着iPad、手机,打完王者荣耀,就看哔哩哔哩(动画网站),作业匆匆写完就上电脑,一吵一骂孩子就要叛逆……“网瘾”成了谢女士一家最敏感的词汇,面对这样的情况,谢女士只能干着急。

  谢女士家的情况并非个例,可以说是非常有共性了,然而这样给孩子下定义为“网瘾”就真的对吗?

  “妈妈,哈利波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班小朋友都知道?”当6岁的女儿回家问李小萌这个问题时,她意识到得做好准备开始女儿的网络生活了。作为一名主持人和媒体人,李小萌开始反思,刻意地延缓孩子触网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

  与李小萌不同的是,作为一名游戏制作人和从小玩到大的游戏迷,李涛几乎是从儿子咿呀学语开始,就带着他一起玩游戏。但李涛强调八岁的儿子现在爱玩游戏,但一点都不沉迷游戏,“对他来说,游戏就是他的一种娱乐方式之一”。

  围绕着用手机和上网,大人和孩子正产生一场前所未有的摩擦、冲突和对抗。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网络和玩游戏,尺度该如何把握;如果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家长该怎么办?

  别去否定孩子的“网瘾” 因为他们是“数字原住民”

  7月14日,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馆共同主办的“DN.A网络素养公开课”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报告厅内举行。腾讯公司副总裁、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李小萌、李涛等家长代表,以及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博士高璇等专家学者,先后上台现身说法,从他们的亲身经历或亲子经验出发,讲述了如何跟孩子更好相处、让孩子健康上网的思考和建议。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也带着几十名学生一起来到现场,大家济济一堂,深入交流探讨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种种问题。

  “我们要像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关注孩子的网络安全,我们要像从小培养孩子文学素养、艺术素养那样培养孩子的网络素养。”张海波呼吁道。

  作为一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和一个孩子的父亲,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1993年,正在读初三的姚晓光央求父亲给他买了一台386电脑,成为了全校第一个拥有电脑的孩子。靠着这台电脑,他自学了BASIC编程,在电脑上画树、怪兽和外星人,由此也开启了他的互联网生涯。

  “孩子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强大。相信并且理解你的孩子,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勇气,去探索未知。”姚晓光说,我们要做的是,珍惜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因为孩子未来从事的行业,也许是现在还不存在的行业;不要熄灭他们幻想和强烈感受的能力,给他们支持,让他们更勇敢地去探索。

  在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看来,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是推动中小学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拒绝让孩子与网络的联系,我们就是在剪断孩子飞往未来的翅膀”。心理学专家高璇也表示,阻止孩子去接触网络显然是不可能的,过度的禁止只会引发更加过度的好奇。

  “原住民”要有健康的网络素养 家长的作用很重要

  针对孩子们的上网和玩游戏的问题,现在家长存在两个极端做法:放任自流或极端限制,或者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或者完全不管不顾。另外,比起担心孩子们的网络沉迷问题,现在大人们的“手机控”其实更为严重,这其实也会对孩子形成不良示范,并让孩子们觉得缺少照顾和爱。

李小萌

李小萌

  ▲李小萌(知名主持人和媒体人):孩子需要有父母“不插电”的有效陪伴

  在女儿提出不知道哈利波特是谁后,李小萌陪着女儿一起看了哈利波特的电影。她认为,应该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年龄接触网络,就像让孩子们去游泳,先得下水,才有机会学会求生的技巧,但同时,也绝不能让自己孩子在不会游泳时就去河里游泳。

张海波

张海波

  ▲张海波(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做约定

  近10年的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中,张海波也深深感到任何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他倡议,针对孩子们的上网管控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展开切实的“约定行动”,一起筹备、发起、签署、实施和总结约定。约定不只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家长们勇于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李涛

李涛

  ▲李涛(游戏制作人):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沉迷游戏

  李涛分享了他带着孩子玩游戏的经验。他会帮儿子挑选适合的游戏,并告诉他玩游戏只是一种很平常的娱乐行为,提醒他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从小让孩子接触高品质的游戏,提高他的审美和对游戏的要求,以后他就绝不会沉迷在烂游戏里。”

高璇

高璇

  ▲高璇(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博士):做游戏的主人

  “在家庭中没有被关注,不能被满足,那么便捷的网络世界和充满成就感的游戏世界就很容易成为孩子们寻找寄托和排解的关系替代品。”高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释说家庭是一个孩子最早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家长首先应该做到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姚晓光

姚晓光

  ▲姚晓光(腾讯公司副总裁):引导孩子走进网络世界

  “如果这个数字世界让我们感到焦虑,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姚晓光介绍,当年父亲答应给他买电脑,其实是因为他软磨硬泡,成功答出了父亲提出的一些关于BASIC语言的考题,赢得了父亲的信赖。“在孩子们进入网络世界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引导与陪伴。”姚晓光说道。


编辑:王佳  审核 :许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