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去小学化”疏重于堵

2018年07月26日10:29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除幼儿园外,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提供“拼音”“算术”等课程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仍然吸引不少家长咨询。

  幼教“小学化”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这首先源于对教育认知的惯性。传统的教育更倾向于知识的灌输,长期以来幼儿园基本都是保育+文化教育的模式,尽管有一些游戏式教育的内容,也基本上都从属于保育的需要。由于这种教育不符合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过早让孩子背上课业负担,其弊端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但在功利教育的刺激下,幼教“小学化”的惯性得以继续。一方面,它很好地迎合了家长对孩子更早适应小学教育乃至应试教育需要的心理;另一方面,课堂式的知识教育比游戏式教育更为简单与直观,因而也更容易被幼教所选择。

  幼教“去小学化”的意义无须多言,让教育贴近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更快乐,确是益事一件。但“去小学化”对所有幼儿园来说,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不让教小学的,幼儿园孩子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如何取信于家长。进而言之,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国民教育的体系。如何根据幼儿特点,用什么方式来教孩子、教给孩子哪些内容,怎么评价、怎么纳入教育管理,几乎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规范引导、有序管理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幼教对“小学化”教学的依赖,制约了符合幼儿特点教育体系的形成。

  同时,幼教与小学教育也并非截然对立,而应当是一个有机整体。针对幼儿和小学教育要求的差异,如何从游戏式教育向课堂纪律式教育过渡和转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打着“幼小衔接”旗号进行小学内容教学的校外培训,也恰恰迎合了家长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小学教育环境、起初跟不上的心理,在营销上加以刺激,诱发集体焦虑,进一步助推了幼教“小学化”衔接在教育培训市场上的循环。

  幼教“去小学化”应疏堵并举,而且是疏重于堵。一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幼儿园教育的规范标准,引导幼儿教育内容、方式的转型,并把幼儿教育评价纳入到教育行政管理的范畴内,督促幼儿园转方式、提素质,增强“去小学化”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去小学化”不应片面一刀切,应重视幼教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逐步探索衔接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帮助孩子完成适应性转换过渡,消除家长的担忧。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