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中小学生即将返校报到,开始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8月25日下午,一批家长却焦急地等候在苏州一所小学的门口,准备为孩子办理报到登记手续。记者了解到,原位于东北街的民办立新小学校舍房屋租约到期,800多名学生被临时安排到附近的苏州勤惜实验小学就读。校方表示,将用铁栅栏设置隔离带,让两个学校的孩子分开管理和教学。不想,此举却引发家长们的争议和担忧。
勤惜小学北门处挂出的“立新小学报到登记处”牌子,家长们在此焦急守候民办小学校舍腾清,学生被安置到公立小学就读
25日中午,记者来到勤惜实验小学的北门口,看到学校的围栏上挂了一块 “立新小学报到登记处”的牌子,门口已经有四五位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候。尽管下午的登记从1点开始,他们还是很早就过来了。一位杨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来苏州务工好多年了,目前租住在娄门附近。女儿本来一直在立新小学就读,开学马上要升入三年级。“前几天接到通知,说要我们到勤惜小学来登记报到,太突然了,”杨先生说,由于学校的房屋、场地要腾清交还给租赁方,无法继续正常教学,所以把学生都安置到这边来了。“新学校到家有7公里的距离,接送实在不太方便,”他无奈地表示:“但是也完全没有办法,总不能让孩子没有学上。”
对立新小学的家长和学生们来说,另换校舍上学的消息来得十分突然。另外一位等待办理登记手续的家长李女士回忆起来,立新小学去年开始已经不招收新生,加上今年刚刚毕业的原六年级学生,目前学校仅剩下2-5年级的学生。还有家长坦言,他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民办学校费用本身就公立学校贵不少,新校舍看起来条件更好,他们担忧“学费是否会涨”。
家长质疑教育资源被侵占,政府回应:安置学生将保持独立的教学和生活空间
相较于立新小学家长们的焦虑忐忑,勤惜小学的家长们显得更为“愤怒”。8月22日,他们在姑苏区人民政府网站的“公众监督”栏目中,接连发了2则投诉贴,对此事提出质疑。
根据帖子中的阐述,记者了解到,8月19日,勤惜实验小学300多名新生领取了入学通知书,同时在学校礼堂召开了新生家长会。但随后,8月20日,家长们便从微信群获知,“姑苏区立新小学(民办学校)”学生将被安置到“勤惜小学”的部分教学楼施教,并且两所学校要在同一校区内,实行隔离管理。对此,家长们提出几点质疑:1,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为什么可以租借给民办学校? 2,立新小学由于租赁到期,需要学生安置,为何迟迟拖到开学前,才集中安置在距离,原址很远的“勤惜小学”?为什么不分散安置到就近的各个学校?该操作是否符合正常公开、公示的流程?
8月24日,姑苏区人民政府做出答复:“经了解,姑苏区立新小学系一所民办小学,因其校舍不符合安全标准,出租方在2017年6月30日合同到期不再租赁。出租方为了收回房屋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经法院判决,租赁场地和房屋于今年8月16日前腾清交还出租方。为此,该校面临800余名在校学生需要进行安置。由于勤惜实验小学尚有空余闲置的教室,并且是目前姑苏区唯一符合安置条件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将立新小学的学生安置到空余闲置的教室进行学习。为了保证勤惜实验小学的独立性,以及安置学生不对勤惜实验小学的教育预期造成影响,将对安置点的学生进行单独的管理,并坚持独立运营、独立管理,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
两所学校的家长“各有各的担忧”,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据了解,勤惜小学是姑苏区第二所从古城迁到平江新城的百年老校。经过异地重建,2016年9月1日,勤惜小学重新投入使用。事实上,花每平方米3万元买下的学区房,家长们还有另外一层心痛的感觉:“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平江新城购房,在这里安居乐业,就是看中了政府的教育资源,现在的这种行为也会影响到今后的新生招生。家住橘郡花园的张女士坦言,苏州的公立小学都是按学区入学,花大价钱买下学区房,不仅仅是为了居住,也是为了孩子上学,以及房产今后的升值潜力。“如今,一下子安排了800多名学生进来,我有一种学区房白买了的感觉,”她表示。
采访中,勤惜小学的家长们还提出,用隔离带分开管理,对于公共部分的资源比如操场等实行轮流使用,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万一将来孩子们产生互相歧视,引发矛盾,学校该如何处理?”一位家长说。而另一边的立新小学的家长同样有自己的委屈:听说立新小学的学生进来后,校区是隔离开的,只有一幢教学楼可使用,师资、食堂和操场都不共用,立新学生的午饭还成问题。
记者了解到,现在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还包括:目前的安置措施是否属于过渡性质,今后将对立新的学生如何安排;除了校舍硬件资源外,师资力量是否也会共享等等。对此,记者数次拨打姑苏区文教委有关人士电话,对方一直未能接听。本报继续关注该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