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送给家长这份“秘笈”压压惊!

2018年09月04日10:14

来源:现代教育报

  假期归来,很多妈妈们长吁一口气——漫长的假期终于过去啦,娃终于要开学了!

  妈妈们的心情波动,多集中在孩子的各种自控力的缺失,以及孩子玩与学的平衡、学得好坏的衡量之中。新学期伊始,不仅孩子们需要收心,妈妈们也需要平复心情。如何做,才能让妈妈的心回归平静呢?

  心理解析

  妈妈不攀比,找寻假期的积极意义

  王灵芝(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儿童成长密码》)

  整个暑假由于历时比较长,家长和孩子的生活作息及学习习惯都打破了上学时的规律。家长们要面对很多开学难题,比如,孩子们假期过于慵懒舒服,饮食、睡眠不规律;孩子玩疯了,结果作业还有一大堆,孩子着急,妈妈更着急和气愤。

  “超人”妈妈们,在应对以上种种问题时,首先不要先自乱阵脚,父母的情绪和应对模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其实对于整个假期的安排,妈妈们自己要欣然接受,不要有太强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不管孩子假期做了什么,都是有价值的。上补习班,学了知识;去旅游,长了见识。即使在家躺着玩,也是休养了身体。

  妈妈们一定要从积极角度看问题,要帮孩子找出假期里积极有意义的一部分,不能因为自己的攀比和不安,而总是自责与责备孩子,善于积极思考和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也随之消除不安情绪。

  另外,开学在即,家长除了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合理协助孩子提前调整作息时间外,还要科学合理地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看待问题,对孩子持信任的态度。

  专家支招

  注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假期是孩子自由时间相对集中的时间,假日里孩子的状况检验平时教育的结果,假日如何带孩子也是对父母教育水平的一次大考。快要开学,妈妈们如何才能回复到平静的状态呢?

  首先,要改变攀比的心态。人家学奥数,自己感觉不学奥数就会缺失竞争力;人家在旅游,自己感觉不旅行好像不能开阔孩子视野。开展什么样的教育,不是要看别人在干什么,而是要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自己孩子最缺乏什么,什么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

  其次,要注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自我管理是一个人自主精神的体现,也是教育的目的,不要处处时时地替代孩子,总是为他做主。

  自我管理需要家长有契约精神,你和孩子分别是甲方、乙方,双方要履行好各自的责任义务,也要保障各自的权利,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为自己做主了。

  告别囧父母,需多学习家庭教育常识

  陈钱林(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碧桂园实验学校校长)

  很多孩子“囧事一箩筐”,主要是规则意识没有建立起来。不遵守规则,已突破社会人的底线。这说明前期教育已亮红灯。

  带着失落感走进新学期的妈妈,又该如何平复心情呢?

  首先,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不要期盼着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学校教育在学科教学方面有优势,通过校规校纪培养孩子习惯也有所作为,但如果孩子已经养成坏习惯,仅靠学校纠正绝非易事。不要期盼着孩子长大后自然守规则。

  其次,具体教育细节处理时,心情还是要淡定。

  教育的基本准则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又尽可能恰当地要求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如何让要求更恰当是教育的技巧。如果掌握不好分寸,说了过头话,做了有伤孩子自尊的事,不但问题没解决,还可能出现更不利的局面。

  最后,父母自身需要加强学习。

  孩子出问题,更多的是教育不得法。教育是有规律的,是有方法的。父母可多看些家教书籍,多向周边的行家请教,多与孩子的教师沟通。

  比如规则教育,一般的教育常识是:一是与孩子聊聊共同制订规则,这里的教育艺术在于,要共同制订,且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目标;二是恰当评价,有进步了表扬,做不到时要批评,需要时也要有恰当的惩罚。家长懂了这些教育常识,规则教育其实并不难。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艾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