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海外学子纷纷回流国内学校 看重“中国根”

2018年09月10日12:17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陈芳庭 通讯员/黎伙珍) 中黄(世界)书院是今年在广州新创办的一所高中项目学校,该校一名从加拿大回国的学生肖睿(化名)不经意发现,竟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和他一样,是已经到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学校学习,然后又再次转学回来的。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11.19%,达到48.09万人,而其中在大学阶段以前的海外就读学生“回流”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

  出国又回国

  “回流”从一两个到一大批

  开学第一周,笔者见到了今年刚从加拿大回国的肖睿和他的妈妈,“是我说服了父母,回来上学了。”肖睿坦承,自己去年刚去加拿大读了一年多高中,现在回到广州继续上学,在刚结束的学校美式素质拓展活动中,他在小团队扮演了leader的角色,觉得找回了在出国前的自信。

  而后,笔者又走访了在黄埔区的中黄(黄埔)小学,该校五年级(3)班的Niki(化名),在墨西哥出生后回国读书,去年11月底转去美国,今年9月转回国内,跟她一起回国的还有姐姐Nancy(化名)。开学时Niki的自我介绍是“我是一名熟悉的老生”,出国前,她就在这所学校读书。

  Niki说,出国后她一直都很想回来,尤其是与好朋友视频时,好朋友跟她分享探究课上的成果,她是“恨不得马上就飞回来”。该校副校长王宝珠介绍说,今年开学后,她发现从海外回流入读该校的新生人数正在大幅上升,涨幅在300%以上,“去年是一两个‘小海归’,今年是出现一大批了。”

  家长期许VS学生状态

  国外生活和想象中不同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低龄化已经成为一大明显趋势。据《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基础教育阶段出国留学增长率最高,在广州、深圳等城市一度出现过50%的增长。而笔者对“回流”学生的多位家长采访发现,现实中,孩子在国外所面临的状态却比家长预期要复杂得多。

  “感觉自己融不进去”,这是摆在小留学生们面前最实际的问题。肖睿妈妈介绍说,孩子在出国前算是一个阳光开朗、善于交际的孩子,以前还是班干部,可出国后,“当地学生有他们的圈子,留学生的交际圈还是留学生,因为语言、文化、爱好都截然不同。课余我很努力学习ELL课程,但跟英语为母语的人比还是差一大截。”肖睿在美国的学校下午3点钟就放学了,大量可支配时间差点令他迷失自我。

  “以前觉得3点多就能放学太幸福了,可实际上,好比习惯了偶尔能得到一根棒棒糖,甘之如饴,但每天吃到10根就不知所措了”。习惯了国内有计划有目的有挑战的学习模式,突然打乱节奏,肖睿和许多留学生难免遇到阵痛期。

  留学or回国?

  更看重“中国根”

  奕乔妈妈祖籍浙江温州,她11岁去了法国,13岁转去意大利,儿子也在意大利出生。“我在国外能明显感觉到,外国人都开始重视中文了,他们认为未来中文很有可能像英语一样会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所以国外有不少国际学校开设中文课”。

  在中黄(黄埔)中学七年级新生中,也有几位从海外回来的学生,七年级(5)班班主任于宁介绍说,回国来读书的留学生在国内会存在一个适应过程,但优势也很明显。“普遍来讲,我们遇到的从国外回来的学生,在中文书写、古诗文背诵理解上会困难很多,还有的会在性格上偏内向,可能跟国外生活期间缺乏社交有关。但他们在英语语感方面会比较好,学习起来也很快。”在她班上,既有从小学一年级就去西班牙上学然后回国来读书的,也有从小在印度尼西亚长大如今回国的。

  孩子出国留学走一遭,家长们也“买”来了自己的经验。一方面,对中国教育中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认同中国基础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主线条的方式,但家长们则普遍反映,回国读书并不等于把孩子扔到分数至上的应试模式中,而是希望孩子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人处事等多方面能综合发展,同时还能发挥出留学后积累的英语优势,因而选择能将中西方精髓相融合的国际化教育。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原班主任、现任中黄世界书院院长朱源表示,“中西合璧教育是家长送给小孩最好的人生礼物。”他建议孩子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把基础知识打牢,同时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