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打造特色教育名片 名师引航共创现代化智慧学校

2018年12月19日13:17

来源:郑州日报

  郑报融媒记者 赵文静 张影 文/图

  磅礴的黄河滋养了广袤的中原沃土和厚重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郑州,在这片历经沧桑更迭的土地上守望:3600年前的商都伫立在此,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文庙、书院街、代书胡同从历史的剪影中穿越而来,尊师重教之风由此扎根;一座座学堂历经百年巨变,依旧书声朗朗,从未褪色。

  因着身处商都历史文化区,管城教育被赋予着与生俱来的文化底蕴。

  雕刻着古诗文的“诗韵”长廊,巧妙设计的“知”、“礼”、“善”亭台,有着江南园林风韵的池塘,各具特色和个性的班级文化墙……走进创新街小学的校园,更像走进了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创新街小学始建于1928年,有着90年的历史,拥有积淀了3600年商都文化的区位优势,我们一直在思考小学六年究竟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创新街小学校长张郑伟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寻求发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之路。

  2008年,学校确定了发展愿景——“书香校园 大气学子”。当年5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读书节活动。如今已经历时10年,实现了年年有主题,届届有创新。

  2012年,以郑州市道德课堂为依托,开启“主体探究式”自主课堂改革之路;2016年创新建立 “创新儿童学院”, 开设小主持人、创客、科学探索、机器人、书画等提升课程;2017年开发设计了“走读”商城文化系列综合实践课程,让孩子们通过看、画、拍摄、采访、写作等方式品读商都文化,让本土文化滋润学生的成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街小学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提升课堂-综合实践课程”全覆盖的成长课程体系。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管城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着“传承、创新”的理念,围绕“多元融合、特色发展、品牌强校”,管城区大力实施教育发展品牌塑造工程,积极引导中小学走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工二村小学的民俗教育,回民一小、回民二小的民族教育,南十里铺小学、五里堡小学的国学教育,南学街小学、南关小学的游学课程……管城区各学校通过研发校本课程,建设特色社团,打造学校品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今,管城区一所所独具特色的中小学都已成为助力“商都管城”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征程上,让更多人才加入教育行业,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李青黛是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海归”硕士,2017年通过管城区人才计划,进入创新街小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入校之初,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我与教导副主任常霞结为师徒。”李青黛告诉记者,除了师傅一对一的悉心指导,还有定期开展的新进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成长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等分层赛课活动,让自己快速提高专业素养。

  为推动“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在管城落地生根,管城区教体局还组织专家、校长招聘团队,亲赴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以及部分“双一流”高校,采用现场报名、试讲、结构化面试等优中择优。2017年至2018年,管城就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双一流高校招聘硕士研究生、免费师范生128名。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管城区为优秀教师申请公租房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通过新聘教师岗前培训、构建教师梯级攀升体系、积极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方式,为教师专业成长、进阶发展保驾护航,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与之相呼应的是,郑州市近年来大力实施中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建立了“学校首席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名师—郑州市杰出教师—郑州市教育名家”的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引导和激励各层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

  目前,全市已形成梯级推进、上下联动、分级分类培育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梯级攀升机制。全市现有“中原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候选人1名,中原名师10名,河南省名师360名,河南省级骨干教师3242名,郑州市终身名师23名,郑州市杰出教师30名,郑州市名师523名,郑州市骨干教师5812名。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在郑州七中校长王保军看来,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便是教师。

  自2009年以来,郑州七中确定了“民主、公开、规范”的治校方略,积极推行博雅教育,通过行政会领学、教研听评课等形式,积极引领教师队伍思想转变和业务提升,实现从“治”到“智”到转变。

  “刚开始教学时,我每上一节新课,就要去听2到3节其他老师的同课,这样的高频听课我坚持了四年多时间。”高三生物教师孙琳静从教11年,去年在“中南六省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她告诉记者,自己当时与生物教研组组长刘惠敏结为师徒,每晚常常会备课到凌晨,只为在每次课前给师傅说课时“不出丑”,能够为学生们呈现出最完美的课堂。

  郑州七中打开学校界墙,面向社会从高校、政府、科技、文化等有关部门吸纳师资,借他山之玉举办名家讲堂;于2015年和2017年举办两届全国范围的“讲台炼名师”活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给老师提供菜单式培训;行政会由理论领学转向听评课,苦练教师基本功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6年至2018年,我校教师在各种优质课比赛中呈现‘井喷式’获奖,共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167人次,省级以上80余人次, 20余人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王保军如数家珍。

  培养智慧教师,打造智慧课堂。2016年秋季开学,IPAD在郑州七中初高中两个起始年级全面铺开运用。如今,IPAD已实现初高中六个年级4000余名学生的全覆盖。这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郑州七中力图通过打造智慧课堂,促使课程资源整合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目前,郑州七中各学科教研组都设置了组内资源库,集中将每学年的顶层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课件、周考试卷、错题集、微课等教学资料整理打包,下一届可以在资源库的基础上调整更新完善。根据教程安排,教师们会将资源库中的资料通过平台推送给各班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