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减负,为何减?减什么?

2019年01月31日09:22

来源:光明日报

“现在教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日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2019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教育部为何提出为教师减负?减负的意图指向何方?日前,在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上,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腾出精力聚焦教育主业

谈起社会性事务,河南项城教师陈苏丽(化名)很有感触。她说,2018年因为项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整个学校忙了一遍又一遍。“好几个部门都来人检查,虽然都只抽查了个别学校,但只要学校通知,我们就得搞大扫除,小孩子小,都是老师在干。”

湖南永州的小学教师李玮星认为,偶尔有一些文艺活动、文明宣讲进校园是有利孩子身心发展的,但如果不分特点地让各个部门的活动都进来,确实有点吃不消。“像禁毒进校园、反腐倡廉进校园,小朋友还没建立起概念,和身心发展阶段就有脱节。一刀切地进校园,效果就不是很好。”

据教育部梳理,目前全国各类进校园活动达五十多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一些本来属于政府、社会、企业的工作过度投放到校园内,使得校园老师们的主业受到了挤压。“教师的主业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减负就是希望老师腾出更多的精力聚焦主业。”任友群说。

“教师减负减的是教学以外的负担,和育人无关的负担。”北京市101中学校长陆云泉说,不能什么都“进校园”、都“从娃娃抓起”。“到底哪些与育人有关系,教育部门要把个关。还是要聚焦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爱孩子的成长,让教师有更多精力陪伴孩子们。”

给教师减负,根本上还是给学生减负

调研中,任友群发现,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负担的类型、情况有很多差异,不同老师眼里的负担也不尽相同。“比如同一个培训,四五十岁和二十多岁的老师的看法就不一样。”他表示,减负是减去与教育无关的内容,不是不做事了,合理的、有助提升教育质量的要做得更好,这本身也符合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追求。

今年教育部“奋进之笔”要对教师减负增效,对于如何增效,任友群认为,一方面是业务方面,教学水平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是内在修养的增强,用仁爱之心关怀孩子,在心理知识方面有更多的储备,判断孩子的发展阶段,进行适时干预。“这些专业性很强,需要对老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最终实现育人效果的提升。”

对于有关教师的评比、情况上报,任友群表示,教育部会出台指导性意见,由各省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黑名单和白名单。“哪些适合、哪些必要、哪些没有必要,都要根据地方实际,不能一刀切。”

“给教师减负,根本上还是给学生减负。”陆云泉认为,通过提升教师专业水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负担减下去。“让孩子天天跑培训班,家长也受不了,对孩子也不利。要让老师在学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更加安静潜心钻研。”对于相关课程进学校,陆云泉表示,学生、教师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需要进行整合评估,作有效整合。

(本报记者 刘博超)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