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三十条”:条条落实差点啥

2019年02月27日09:35

来源:半月谈网

  2018年末,由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下简称“减负三十条”)重磅出台,剑指中小学课业负担重这一痼疾,对校内、校外、家庭、政府四方面减负工作全面明确责任并提出要求。

  在全民教育焦虑的当下,“减负三十条”能否改变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现状?能否破解“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来”的尴尬局面?

  校内减负仍有难点

  30条政策中,第1条到第12条强调“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出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等12方面内容。重申了杜绝“非零起点”教学、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等要求。

  半月谈记者在广东、辽宁、湖北等省份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教育部门多次下发减负令,校内减负形势向好。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减少作业布置、减少考试、学生每天“阳光一小时”等政策在各地绝大部分小学得到落实。但在中学阶段,因面临升学压力,学校其他课程为主科“让路”、学校持续开展晚自习补课等现象仍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政策第2条中的杜绝“非零起点”教学、第3条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以及第7条采取等级评价方式等,成为落实的难点。

  “期末考试,部分中小学校已经以等级评价的方式公布考试成绩,但仍然有少数学校公布了排名和分数,还有的学校表面上不公布分数,实际上要求家长下载App查分查排名查试卷。”一名家长说。孩子读初二的周女士反映,班上每周都有大小考,考完后老师按成绩排名给孩子安排座位。“因为成绩不理想,我的儿子总是坐在最后两排。”

  点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指出,当前仍是分数决定一切:对教育行政官员的考核是看地区分数排行,校长的晋升是看学校升学率,老师的绩效是看班级平均分……以升学率为标准的分数制度,造成一切为成绩服务。对此,应像治理环境一样拿出“硬手段”,如果哪条政策不能落实,也应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校外减负易遭软抵抗

  “减负三十条”第13条到17条强调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提出了校外培训机构要依规登记诚信经营、严禁超标培训、严格教师聘用、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等5方面内容,特别强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等,有些规定非常详细,如“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一直是培训机构的招生法宝。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重拳治理,一些深谙家长心理和市场规则的培训机构见招拆招,不仅生意依旧火爆,甚至学费还纷纷上涨。

  当下,治理校外培训机构难度较大,培训机构有多种注册、运营模式,超前超纲很难界定;同时,部分家长有让孩子提前学习的潜在需求,进而带动家长群体,如何引导也是一大问题。

  点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超纲教学是培训班的教师和学生的私下行为,缘于当前仍然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建议进一步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建立高校多元化招生模式,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自身条件,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家庭减负知易行难

  “减负三十条”第18条到第21条强调家庭要履行教育监护责任,提出了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庭交流互动、引导孩子健康生活等4方面内容。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高于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只要逼不死,就往死里学”。半月谈记者寒假在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看到,有的小学生一天要奔波于几个地方补课,课间或中午有很多家长陪着孩子在教室、走廊叫外卖吃盒饭。

  全民教育焦虑的当下,大部分家长无奈被裹挟前行。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家长欧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孩子今年报了一个网上课堂,她觉得已经足够了。但跟别的家长一交流,她发现有的孩子一年级就上网课。“这样一个大环境,哪个家长能淡定?哪个家长还能继续佛系?” 欧女士说。

  点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高政等教育专家指出,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群众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需求会一直存在,这种强烈的需求会让很多出发点良好的政策失效或者收效甚微。只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教育目标,真正办出让不同群体都满意的教育,才能避免政策陷入“头痛医头”怪圈。

  政府监管还应持续推进

  从第22条到第30条,强调要强化政府管理监督,提出了政府要克服片面评价倾向、严格活动竞赛管理、规范培训机构监管、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支持做好课后服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减负督导检查、切实抓好贯彻实施等9方面内容。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陆续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去年以来,上海、江苏、辽宁、广东陆续开展弹性离校、晚托服务、开设校内拓展兴趣班等,孩子下午3点半后的需求和去向日益多元。

  然而,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地方存在检查、惩治“蜻蜓点水”“一阵风”,治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一些地方抓在职教师补课行为,年年寒暑假都开展各种整治工作,通报典型案例并给予处理,但到下一个假期情况依然如旧。

  另外,“严禁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民办中小学校招生纳入学校审批地统一管理”等规定虽也在逐步推进,但效果并不明显。

  点评: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认为,政策关键在执行,进一步压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培训乱象,建议建立多部门间联动合作机制,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相关行为严肃处理,彰显改革的决心、政策的力度。(半月谈记者 王莹郑天虹 廖君 仇逸)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