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名单出炉 郑大王凯甬入选

2019年05月07日09:22

来源:人民日报

于纪平

王凯甬

叶热托里肯·巴达义

刘 强

刘 燚

李 力

宋 玺

张 琦

黄 莺

屠德展

  日前,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完成组织推荐、通讯遴选、网络展示、会议终评、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年度人物10名。

  这10名大学生,或精于专业、屡获大奖,或军营淬火、奉献青春,或钻研学术、攀登高峰,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奋斗上进、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貌,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本报今日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希望广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加强品德修养,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者

  精于超算屡获大奖

  于纪平

  男,汉族,共青团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级本科生

  于纪平是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成员,2018年他带队参加了全部3场超算国际赛事(ASC、ISC、SC),并包揽全部冠军,使清华超算团队实现了继2015年后的又一次“大满贯”,成为目前大学生超算竞赛唯一实现“大满贯”的队伍。

  于纪平经常参加其他类型的高水平科技竞赛,曾获2018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区域赛焦作站冠军、2019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ICPCWorldFinals)第十三名、中国计算机学会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CCFCCSP)个人金奖第四名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异奖(MeritoriousWinner)等。

  除了直接参与各类科技竞赛,于纪平也同时参与科技竞赛的服务工作。他加入计算机系学生算法与竞赛协会比赛部,参与了近十场编程竞赛共计上百人次的赛事组织工作,比如CCF软件能力认证、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

  丰富的课外竞赛经历并没有影响于纪平的学习成绩,他在大三学年的平均学分绩点为3.80/4,在年级144人中位列第二名。

  成绩优异创业先锋

  王凯甬

  男,汉族,中共党员,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2016级本科生

  王凯甬一直有“科技强国,书写报国之志”的决心。他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好学生计划”成员,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深蓝科技部的科技带头人。带队获iCAN大赛中国赛区特等奖、第二十届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冠军(水下机器人项目)、2018世界机器人大赛水下机器人子项水中机器人巡游项目国际亚军等。

  王凯甬同学始终认真学习,连续3年学习成绩在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一等奖学金。他还积极投身各类学生活动和志愿服务。他现在担任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深蓝科技部的科技带头人,连续3年在实验室义务为同学讲解本科生科技创新经验和设备操作,并成功组织省级比赛、校级比赛多场次。

  王凯甬积极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中。他将自主研发的无桨推进技术投向产业化,以合伙人身份创立了西安水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法定代表人身份创立了郑州智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现入驻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并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的创业帮扶。

  戍守边疆满腔热忱

  叶热托里肯·巴达义

  男,哈萨克族,共青团员,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

  叶热托里肯怀着满腔热忱于2016年5月毅然报名参军。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服役于“西北第一哨”白哈巴边防连。为了使军民关系更亲近,以及更好地做好守护边境线工作,他担任了连队的翻译;为了搭建军民沟通的桥梁,他在连队里为牧民们开设了汉语课,成为深受白哈巴村村民喜欢的哈萨克族解放军汉语老师。除了教汉语,他还与牧民一起开展活动,如“军民运动会”。拔河、射箭、摔跤、赛马……展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172公里的边防线,叶热托里肯一年至少要巡逻10次,翻雪山、过冰河、穿越原始丛林和无人区,每次圆满完成任务的背后,都是一次次与艰险的擦肩而过。

  一次,叶热托里肯和战友们在巡逻途中发现一辆越野车陷入雪窝无法前行,他和战友走上前用双手挖雪开道。最终,看着越野车安全驶下山,他们才放下心,继续前往防区巡逻。

  叶热托里肯在自己深爱的一方水土上发光发热,获得了个人三等功、优秀义务兵等荣誉称号。

  学好思政讲好思政

  刘强

  男,汉族,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公费师范生

  刘强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研读马列经典。每一节专业课和讲座,他都格外珍惜、认真记录。

  2017年冬,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刘强住院3个月。出院以后的他和时间赛跑,每天做完全部读书笔记才会伴着图书馆闭馆音乐离开。两个学年下来,他不但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而且还整理出了数十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作为思政专业学生,刘强勤学善用,守正创新。他在全国、全省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多所高校巡讲《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带动了3000余名青年学生自学自讲思政课。

  党的十九大以后,刘强积极探索“微思政+第二课堂”的新模式,创建青年“学、讲、用”思政微课的交流平台,在大中小学宣讲《强国一代》37场,推送“知行合一”图文129篇,影响带动近万名青年大学生投入研学思政、自学自讲的队伍中。他自创的爱国主题思政作品《最帅新时代》被团中央收录。

  潜心科研学术报国

  刘燚

  女,苗族,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

  刘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动力学与工程,她怀着对科研的一腔热情,积极进行科研探索。作为主力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水电工程技术咨询项目等5项课题,主持校级重点项目2项;在工程节理岩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建立国际上首个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近3年,刘燚发表学术论文28篇,SCI收录论文23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9篇);授权及公开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12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奖学金、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40余项。

  如今,刘燚的梦想是聚焦“重大岩石工程抗震性能与工程安全”这一关键技术难题,为建立重大岩石工程全寿命服役期抗震性能设计理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肩负起属于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创新创业服务需求

  李力

  男,汉族,中共党员,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先进制造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

  李力始终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重庆地方产业需要,坚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VR技术结合的创新创业路径,成效显著。

  李力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内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标准10余项,2018年他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参与《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草案工作。

  李力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在校先后发起成立了“重庆大学云计算协会”和“重庆高校APP开发者联盟”等,创立了云威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8月,李力自主研发的以重庆母城文化为主题的智慧旅游科技项目“飞越解放碑VR”在全国首个智博会上首发,3天内近万名观众体验,媒体报道30余篇,为“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了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

  李力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201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2016年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当选201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且带领大学生团队荣获了30多项全国科技创新比赛大奖。

  军营淬火奉献青春

  宋玺

  女,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宋玺现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硕党支部宣传委员。

  2016—2017年她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并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队员加入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用切身行动保卫祖国,维护地区和平。她所在护航编队完成62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任务,解救被追击船舶2艘。2017年4月,所在编队曾成功解救被海盗劫持的外籍商船,并首次抓捕海盗。

  除日常军事训练外,宋玺也是编队文艺骨干,随护航编队执行顺访任务,先后访问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参与舰艇开放日引导、对外文化交流、甲板招待会等活动,展现了大国海军良好形象。

  退伍返校后宋玺积极讲述海军励志故事、传播爱国奋斗正能量,在主流媒体录制节目讲述海军故事,对当代青年起到了较好的正面引导作用。宋玺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获评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时代楷模·北京榜样”等荣誉。

  钻研学术攀登高峰

  张琦

  男,汉族,共青团员,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

  张琦在做本科毕业设计时重新设计并成功开发出了新一代光响应智能纳米材料,这一成果使他在博士一年级时,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他还成功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出分子机器——只有头发丝直径万分之一大小的人造分子肌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这是我国科学家在人工分子机器这一诺奖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张琦发现了一类原始创新的超分子聚合物,可以将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这个指标提升到国际领先的150倍,并以第一作者身份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费林加教授共同在ScienceAdvances上发表成果。

  张琦攻读博士学位以来,连续3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并在2018年被美国化学会评为“未来领袖者”,该奖项在全球范围内仅30名入选者。他至今已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了24篇论文,论文被引3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50次,解决了多项国际前沿科学难题,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和媒体多次报道其成果。

  自强不息温暖他人

  黄莺

  女,汉族,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5级本科生

  两岁时,高烧使黄莺成了双目失明的女孩,但她对生活始终充满着希望,坚强不屈,努力奋斗,以高出宁夏理科一本分数线85分的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为全国首位参加普通高考进入211重点大学的盲人学生。黄莺在本科阶段连续3年综合测评班级第一,发表科技论文,参加科技竞赛获得省级奖励,最终获得研究生保送资格。

  黄莺用心温暖他人,为盲人学生提供盲文辅导与求学的建议,在她的影响下,很多视障学生在普通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她参加了湖北省“喜迎十九大,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团、“百生讲坛”省级巡讲等,开展了十余场演讲,以“除了看不见,什么都能做”为题,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人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黄莺还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主动联系导师进行留守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她参加的“社会组织云模式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获得“挑战杯”湖北省二等奖。此外,她还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最美新生标兵”等荣誉和奖励。

  实干创新担当使命

  屠德展

  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屠德展研究生入学以来,致力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系统研究,带领团队设计完成了一种全新形态的管道机器人系统,让传统的管外人工听诊误判漏判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屠德展在参加“挑战杯”过程中,为提升系统的人机交互体验,急需开发一个管线三维建模演示系统,他独自学起了一种全新的3D建模框架,在短时间内啃下硬骨头,最终圆梦“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屠德展和团队不断尝试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解决方案,目前已成立创业公司并入驻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他及团队自主研发的管道机器人检测技术,可实现管内微小泄漏的检出,将被测管道漏损率降到10%以内。

  屠德展发起并成立了浙江大学学生智慧城市交叉创新俱乐部,组织和支持多支精英团队挑战各类科技赛事,已带领俱乐部成员参与国际级竞赛1项、国家级3项、省市级3项、校级SRTP立项4项,斩获10余项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包括第四十六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荣誉:特别嘉许金奖。他还组织各类科创经验分享交流活动30余次。

  版式设计:蔡华伟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