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磁场吸引世界人才“登台唱戏”

2019年05月07日09:06

来源:人民网

潘垣院士(左一)、中心主任李亮教授(左二)、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小涛(左三)在进行实验讨论。

胡浩 摄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依托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提升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已跻身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2019年4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获得湖北省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等奖。

“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已跻身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2018年5月,德国德累斯顿强磁场实验室主任约阿希姆·沃斯尼扎(Joachim Wosnitza)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国际评估会上宣读了评估结论。这支由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的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主任以及强磁场领域方向的24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近年来所做出的努力。

在这里,团队成员用专心成就匠心,一心只为国家需求;在这里,工程专家与科学家并肩奋斗,迸发共赢火花;在这里,各国专家共享大国重器,实验成果丰硕。

打破国外装置垄断局势

【磁场强度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创造脉冲场世界纪录;全球最高强度的脉冲平顶磁场。】

磁场作为诸多科学领域的基本研究工具,强度越高意味着磁场对物质系统的电子能态改变越大,由此出现的多重奇特现象意味着将为科学创新提供更多难得机遇。作为产生强磁场的重要技术之一,脉冲强磁场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具有磁场强度高、运行维护简单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能够对标国际,成就我国的大国重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专家们十几年专注做好一件事,实现了我国脉冲强磁场大实验装置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从提出建议到准备材料,从项目成功获批到工程施工,从正式入驻到接受国家验收,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用了整整14年。“2008年4月25日,这个日子可能比我自己的生日记得还清楚。这一天,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破土动工了。”说到这儿,性格腼腆的彭涛教授眼神中放出了光。

“从刚开始写材料到后续忙验收,整个团队七年无休。当时创立时,整个中心只有四五个人,而且都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当年年仅二十几岁的他们还只能算是毛头小伙子。但就是这样一群毛头小伙子,怀揣着要做世界第一强磁场装置的信念,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当年在课本中看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我觉得,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说到这儿,中心主任李亮教授湿润的眼眶再也绷不住了。

90.6特斯拉磁场强度,2013年中心创造了这一磁场强度,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00ppm的高稳定磁场,为脉冲场的世界纪录;

毫欧级电阻量子振荡的微弱信号电输运测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2018年11月22日,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一举超过此前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的60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世界纪录,成为全球最高强度的脉冲平顶磁场。

在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建成之前,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很多研究大都依赖国外装置。而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脉冲强磁场装置高质量、超进度的完成,为我国的专家学者解决了燃眉之急,让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做实验,用“中国速度”打破了国外装置的垄断。

对接需求服务国家战略

【中心对外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以便给老师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做科研,争取让每个人都能有高水平的成果产出。】

如果说脉冲强磁场中心的建立始于一个“梦”,那潘垣院士则是让“梦想变为现实”的人。

早在2001年,潘垣就敏锐地意识到建设世界水平脉冲强磁场装置的极度重要性。在筹备过程中虽有质疑,但潘垣和同事们不争、不辩,他们知道,日后的科研成果最终能够证明今天的选择。

潘垣引入著名脉冲强磁场专家、装置总工程师李亮时,只说了一句话:“在这一行里,他是资格老、成就大的青年人。”回国之前的李亮曾先后在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全球研究中心工作,众多研究成果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什么让在国外工作一切顺遂的李亮义无反顾回国发展?“学校的诚意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中国可以给我提供更高的事业发展平台、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谈到回国初心李亮说道。2007年4月,李亮辞去了通用电气公司的工作,告别了夫人、两个孩子和父母只身回国,主持国家大科学工程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

引进优秀人才,注重国际交流,营造“快乐”工作氛围,一回国,李亮就把他的“三步走”战略并作“一步”开始实施。从刚开始的七八个人,到现在已经拥有一支包括5位“青年千人计划”、4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在内60余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队伍的稳、快发展,靠的是一颗待人的真心和真正做事的匠心。“很多回来的青年教师因为不了解国内情况,所以申报一些项目时撰写的材料需要做很大的修改,这些申报材料都是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帮他们改过去的。最终结果也很好,我们这几年上会的‘青年千人’最后都成功入选,申报通过率是100%。”李亮介绍道,“中心对外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来承担辅助工作,以便给老师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做科研,争取让每个人都能有高水平的成果产出。”

“大科学工程的每一块控制板、每一根线路都由我们亲自操刀设计制造。有一次我们发现有个数值一直波动,这个问题国外从未遇到过。后来经过反复检查,才发现是因为武汉气温太高导致。这种问题在国外,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维修时间,但是因为我们实验室有工程类学科人才的保障,就能高效地解决。”谈到中心的工程队伍,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小涛说道。

对话世界共享顶尖技术

【脉冲强磁场中心陆续将已经搭建完成的科学实验站对用户开放,成为一块“磁石”,吸引着众多世界级大咖造访这块科研“富矿”。】

有底气,让平台与世界共享;有能力,让平台凝聚世界大咖。自2010年9月起,脉冲强磁场中心便陆续将已经搭建完成的科学实验站对用户开放,现如今中心已经成为一块“磁石”,吸引着众多世界级大咖造访这块科研“富矿”。

诺贝尔奖得主克劳斯·冯·克利青教授,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主任格雷格·博宾伽教授,德国德累斯顿强磁场实验室主任约亨·沃斯尼察教授等8位国际知名专家作为中心顾问,曾先后应邀来校指导装置的建设,并给予中心高度评价。而中心也累计派出92人次赴相关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由此与世界各类优质的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形成了人才资源的对接。

“我们做的其实就是搭戏台的工作。”韩小涛这样评价平台运行工作。自2013年脉冲强磁场中心建设完成后,团队一直秉承着开放共享的理念,诚邀国内外高水平科学家们来“登台唱戏”。从中心建成至今,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科研时间来为他人“做嫁衣”。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支持,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才能上演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好戏”。

截至2018年12月,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累计开放运行37501小时,其中对外开放27110小时,对外机时共享率达到72%,已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强磁场实验室等国内外71家单位开展科学研究933项,在高温超导、拓扑半金属、分子磁体、石墨烯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Science、Nature子刊、PRL、JAC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717篇。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梦想的一个印记;青涩褪去,华发生长,但那一颗颗追梦的心依然火热。(高翔)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