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发展新瓶颈必须打破

2019年05月14日10:10

来源:人民网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石,是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所在。中职学校必须抓住“职教20条”这一历史机遇,打破发展中的新瓶颈,实现整体提升。这样,“职教20条”的落实也才有了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如何实现这一落实?关键要把握三点。

围绕区域发展需求办学

“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方位来理解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必须从职业教育是人人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教育类型去顶层设计学校的发展。中职学校要敢于为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要对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使之紧密契合地方产业,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增强中职学校对地方政府的感召力。要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扎扎实实开展教学改革,把行业企业的标准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行动,通过项目式、任务式教学切实为学生提供有用、有趣、有效的课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新期待。

打开校企合作的“命门”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保障,也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推手。“职教20条”明确了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中职学校应当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招,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上从顶层设计到行动方案,紧紧围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变革,推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办学模式创新,把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成学校发展的新引擎。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甄选合适企业,推动校企组建产教共同体,改变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冠名班等功能单一的传统形式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项目孵化、企业生产,将产教融合的成果直接反馈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校企合作深层次、高水平、稳定地运转,实现校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下好社会培训这盘大棋

2010年,我国中职学校招生数达到顶峰——870万人,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降至580万,减少三分之一,生源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很难有所改观。“职教20条”明确要求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可以说,这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职责所在。

因此,中职学校要早准备、早谋划、早布局、早动手,在办学层面构建社会培训体系,加强社会培训需求调研,加快培训课程标准和教材研发,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面向农村村镇、城市社区、工矿企业、部队官兵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训;还要聚集多方资源,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面向本区域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以高质量的社会培训培育中职学校发展新的增长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各地对中职学校的教师、经费、资产等基本上是按普教模式来进行管理的。因此,中职学校突破目前的瓶颈,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配套政策,比如教师参与企业的兼职兼薪的合法合纪问题,校企合作中学校资产的投入管理问题,而这都需要外界刚性的政策支持。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