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挺进中小学、高校 政策支持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火热

2019年05月20日14:19

来源:未来网

日前,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世界智能大会等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的研讨会、展会接连举行,使得“人工智能”再度成为人们口中的热词。

刚刚闭幕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上升至国家高度

早在2017年“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发展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

随后几年,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教育”一词不断出现在政府发布的文件报告中,也预示着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加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强调发展智能教育,开展智能校园建设。

随后,国家对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规划,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018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相继发布,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智能教育“席卷”中小学、高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倒逼着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及相关人才的培养。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以来,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小学的课堂。

去年5月,杭州第十一中学在试点班级上线“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通过“阅读”学生的表情来分析学生上课状态,监督课堂教学;重庆二十九中启用人工智能分析评估系统——Faceminded,进行课堂实时表情分析,精确判断学生学习理解程度;而预计今年9月份,北京东城区将实现人工智能课在小学的全面覆盖……

人工智能进课堂的进程之快,背后离不开政府层面的积极推动,从已颁布的系列文件中就可窥见一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到了去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今年3月,《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明确,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今年将开展对2万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测,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除了不断普及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高校也在加强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通知就显示,今年我国35所高校将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7年共有19所高校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一数字在2018年猛增至96所。

另外,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去年教育部也开始实施“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并启动了相关试点工作。

资本追捧市场火热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表示,要大力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源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或展馆,鼓励人工智能科普创作,支持社会机构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

国家政策支持之下,在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等都相继开发成产品课程,并成为企业机构跑马圈地、抢滩新一轮市场份额的利器。

可以看到,不论是巨头还是小企业,也都对布局AI+教育领域虎视眈眈。前几日,人工智能巨头商汤科技联合商务印书馆宣布发布全国版AI教材——《人工智能入门》,并推出一系列AI教育产品。此外,商汤科技还宣布“南京师范大学-商汤科技人工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将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前瞻性实验及研究。

投融资市场上,资本对于人工智能企业的青睐也热情不减。近一周以来,就有如鲸鱼机器人、昂立STEM、精准学等机构企业相继宣布完成A轮融资。

突破困境AI+教育的伦理与边界

“人工智能+教育”越来越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阶段不可忽视的领域,而关于人工智能入教育的伦理难题的质疑讨论也持续升温。

不久前,未来网记者报道了助力教育改革的人脸识别、表情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也陷入了侵犯青少年隐私等的伦理困境中。

“教育本身包含情感、心理和知识交互的过程,过度强调技术手段是对学生和老师的控制,必然会导致教育缺乏应有的温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的根本,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任何对人格培养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的教学措施,都应该慎之又慎。教育首先是教做人,反人格的教育万万不可取。

“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既可作为教学内容,又可作为教学手段,更可将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人工智能在学校的应用,还是新生事物,应认真探索、不断总结、逐步扩大,不必操之过急。”对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同样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表示。(记者杨波)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