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高效课堂如何深度融合 北师大教授郑州支招

2019年05月31日20:2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5月31日,“融合创新 智能引领”未来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讨会在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教授、清华大学霍秀英教授以及自全国百余名中学校长和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李玉顺教授作了题为《技术环境下的“深度课堂”研究与实践》报告。“随着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必然要求老师们要使用先进的技术环境和先进的工具,走向更高的教育生态层级。”他谈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需要从学科、教学法以及技术应用有效性三个方面来看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设计;二是多元文化的互动体验交流;三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学习、分析、评价。”

随后,郑州朗悦慧外国语中学未来班郭宁老师上了一节《生活中的轴对称》示范课,并现场进行了说课。郭老师的课堂共分微课助学、导图梳理;合作学习、能力突破;思维拓展、总结反思三个环节。微课可以帮助学生精准复习,回顾所学的基础知识;思维导图让学生自我梳理关键知识点,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线检测和数据分析功能,直观快速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另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小组讨论、代表讲解、变式检测三个课堂活动,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现高效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最后,通过提前上传试题讲解录课,在课堂上,学生们便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观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评课环节,李教授肯定了郭老师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课堂以学生为主,课程模式简约高效、重难点明晰突出,并且充分利用微课、思维导图、大数据诊断等技术手段,有效实现复习课唤醒、重整和迁移的目标。

同时,李教授建议,一是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更加注重学生过程性思维的展现,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路表达,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更加需要鼓励和关注,让他们更多参与到课堂中;二是要把握好技术和学科特性、教学法融合的程度,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设计课堂容量,让课堂慢一些,更有深度一些。

给孩子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江水。教育发展至今,要当一名好老师,应当一直走在学习和进步的路上,应当有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忍痛割爱,总是痛彻心扉的,但是“适者生存”才是永恒的真理。(李毅 张卜凡 王一博 文/图/视频)

编辑:王佳  审核 :许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