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6月10日《半月谈》)。
记者采访发现,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甚至一些五六年级男生不会系鞋带,缝扣子连穿针都不会。另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可见,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自理能力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出现“双赤字”,貌似孩子生了病,但病因还得从家长和学校身上找。
先从家长方面来看。如今,一对夫妻大多只有一或两个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父母的眼里,不是小王子就是小公主,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哪还忍心让孩子干体力活。而且,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影响,很多家长对劳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让劳动挤占了孩子的学习时间。
再从学校方面来看。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少学校同样存在着误区。有的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课时,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有的以学生安全为由,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普遍存在;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放学,有的花班费雇人打扫教室,直接让孩子当起了甩手掌柜。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之所以把“劳”列为其中一条,原因就在于,开展劳动教育能让中小学生在“苦”中品味到诸多的“甜”。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意识,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理念,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提高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锤炼吃苦品质。总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因此,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绝不能再这么弱化下去。一方面,家长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当安排孩子干些洗碗、做饭、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务活,让他们出出力、流流汗、吃吃苦绝不是坏事。另一方面,学校对劳动教育应重视起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少搞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尽快补齐学生劳动能力这块短板,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
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将劳动列入教育目标。这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在顶层设计、财政投入、设备配置、场地建设、激励措施等方面下些功夫。构建良性发展机制,提供可持续资源保障,劳动教育才能得到家校的认同,也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武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