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之能践行公益之心 郑州科技学院一学生绘就“展翼计划”同心圆

2019年06月18日09:1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对于公益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怀揣着对公益事业的一份初心,郑州科技学院学子王家杰在2018年申请加入了由南极熊和展翼计划共同发起的“中国3D打印假肢公益活动”,希望通过科技与公益的结合,帮助更多国内的手部残障儿童“展翼”。

2019年初,王家杰作为展翼计划的加盟设计师,第一次收到了受助者信息,为一名手掌手腕缺失的8岁小女孩制作肘关节驱动手臂义肢。接到任务的45天里,从打印、组装到调试,家杰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适合受助者需求的义肢,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也得到了展翼计划发起人和受助者父母的肯定。

“以前只是单纯地想自己有能力做些什么去帮助别人,但展翼计划让我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技术与公益结合起来,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我也从中收获许多。”王家杰认为,做公益的同时又能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还结识了在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据了解,王家杰就读于郑州科技学院,大一时就申请加入了该校的3D打印创新团队。“在150多名新人中,只有王家杰等3名学生被选入团队,经过一轮轮选拔和淘汰,当时就觉得这个学生勤奋、刻苦,有一种工科人特有的定力。”该校3D打印创新团队指导老师李俊美告诉记者,王家杰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假期也总是走得最晚来得最早。加入创新团队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下,参与彩色3D陶瓷打印、3D激光烧结打印等项目,在高强度地实践锻炼中,王家杰的专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闲暇时间,他自学solidworks建模,和老师探讨3D打印技术,练习3D打印实操。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9月,王家杰就独立参加郑州市高新区职业技能竞赛,与全省3D打印专业领域的行家同台竞技,荣获了一等奖。随后,又与团队先后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省内外赛事,获得优异成绩。

相比其他人大学生活得轻松自由,王家杰给自己安排了很多任务,平时紧张的专业课学习,3D团队的项目,参加或者准备参加各类竞赛等等。每天对着电脑画图、练习3D打印机的操作,别人眼中的枯燥无味,在他看来甘之如饴,也正是他的这种努力和坚持,才能得以完成加入展翼计划后的第一个项目。“因为是首次参与义肢的打印,所以这次前期的建模工作是由项目组来完成的,但就是在实际打印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困难的就是要保证零件直接的协调配合,才能让义肢的佩戴者灵活地抓取东西,这个动作的实现就是靠3D打印实操熟练的手感和技巧来完成的。”经历了这次义肢的打印,王家杰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与指导老师和展翼计划的其它设计者研究方案,他希望能够通过技术的完善和改进,最大程度地满足受助者的佩戴需求。

面对第一次制作义肢的成功,王家杰不但没有沾沾自喜,还一直关注和回访受助者家人,当得知由于天气炎热,全包式的义肢设计会让佩戴者使用感欠佳时,他又在思考设计今后的义肢打印如何能更好地满足佩戴者的使用体验感。他表示,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公益活动,自己都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未来坚持初心,在专业领域走得更深更远,同时也希望以微薄之力呼吁更多人关注展翼、热心公益。

谈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成长,王家杰深有感触:“从刚入3D打印团队时的一片茫然,到渐渐熟悉3D打印所需的各项技术,从第一次打印失败,到能够打出像样的成品,一次次试错,每一点收获,这些都离不开团队老师的帮助,离不开学校提供给我们的自由的科研环境。”在3D打印创新实验室,或者说在郑州科技学院创新实践平台,像王家杰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而王家杰这样的一类学生也正是郑州科技学院探索科研育人模式的具体缩影。

近年来,郑州科技学院深挖育人合力,积极构筑科研育人体系,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搭建科研育人活动载体,创设条件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常规科研活动、项目驱动发展、科研竞赛等,增强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引导大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教育,培养工科专业人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勤奋正直的品质。“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将科学研究的精神、思想、理念传达给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通过科研育人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培养人。”该校副校长李利民表示。(支慧)

编辑:王佳  审核 :许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