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庭教育有“心法”,学校教育有“招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学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大河网特联合郑州市教育局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报道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积极、健康、共赢的家校共育氛围,引导家庭、学校、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文 牧堃 王双飞 赵安娜 李彤/视频 韩淼宇/主持)孩子成长过程中,体格、学识、品质和心理等方面都在悄然变化着,这一过程中孩子主动地了解自己,也在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不断建立起新的关系。对孩子而言,如何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寻找朋友要有什么样的原则和做法?
8月29日,郑州市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教师杨瑞萍和学生家长王艳红受邀做客大河网直播间,开启了一节关于“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的课堂。
幸福生活需要“人际”助力
富兰克林曾说:“最能施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愉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学习知识,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它可以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令孩子智能、心理得以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杨瑞萍说。
在杨瑞萍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小姑娘,虽然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长相也不是最出众的,但她是一个十分有礼貌、为人真诚、十分贴心的孩子。杨瑞萍说,班里同学身体不舒服吐在了座位上,她不嫌脏,主动帮助同学清理;当自己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她总会谦虚地向优秀的学生请教,并真诚感谢……因此,她非常受欢迎,大家都喜欢和她做朋友。
“班上还有一个小男孩,同学们总是告他的状,因为他不仅学习习惯不好,而且总是‘打’同学,站队时故意挠前面的同学,课间时故意拍一下路过的同学等等,他的朋友就少了些。”在一线从教多年的杨瑞萍认为,让孩子懂得“交际”的方法,学会“真诚交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发掘小伙伴的“闪光点” 交际也可以简单而快乐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杨瑞萍说,老师可以利用班会、队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往就没有了解,真诚地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交往是平等的,在与人交往时既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要觉得低人一等,平等互利的交往才能健康、持久。交往是有选择的,要选择与自己能产生共鸣的人作为交往对象,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在和别人交往,也不要过高期望所有人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同时,要适当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孩子们展示自己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在不同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让身边的同学看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彼此。
此外,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在生活中,引导他们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文明礼貌、真诚善良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交往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学会与人健康交往。
向孩子展示一面积极的“镜子”
孩子性格的养成离不开家庭,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们真诚待人,孩子也会学着真诚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展示我们与亲戚朋友友好相处,让他们学习餐桌礼仪和文化,感受人们之间交往相处的方式。”学生家长王艳红说。
想要成为孩子人际交往的一面“镜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要充分尊重信任、接纳理解孩子,他们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分享喜怒哀乐。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而且孩子也愿意把这份爱传递给身边的朋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王艳红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尊重他人、开朗自信、积极向上、豁达宽容、善于倾听,拥有这些可贵品质的孩子,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谁不愿意与之亲近呢?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朋友们交往。比如组织一些同学聚会,让孩子们有机会在一起玩,进而发展成朋友。对于孩子和朋友之间的交往,也不能听之任之,要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建立纯真的友谊。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老师对他的尊重而增加信赖,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家长和老师,当孩子陷入人际关系的困扰时,应当及时关注并耐心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尽快走出负面情绪,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阳光、强大的内心世界,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有个健康的人际关系。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或者学生管理方面有妙招和诀窍,请发邮件(2771468377@qq.com)联系我们。
相关报道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②让孩子学会感恩挫折 给予他们有智慧的爱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③走出被误解的阴影 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