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投资教育 赢得未来

2019年09月24日10:03

来源:人民网

  图①:孩子们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里,体验模拟航空训练。(人民视觉)

  图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恒昌店巷小学学生向祖国告白。(丁根厚/摄)

  图③: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的学生在上课。(黄孝邦/摄)

  图④: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学生在进行足球训练。(人民视觉)

  “家门口就有好幼儿园”(本报记者 王沛)

  操场内,用食品级塑料材料铺就的透水花纹地面五颜六色;教室内,教育教学多媒体设施一应俱全,儿童益智项目琳琅满目;走廊里,孩子们的橱柜、作品摆放整齐,保洁阿姨正在擦洗地面……教师节当天,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机关幼儿园华山幼儿园一如往常,规范有序。

  该幼儿园所在的华山片区是济南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区。为解决回迁居民孩子入园问题,历城区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在这设立了华山分园。

  “当时我正着急给二宝找幼儿园,这下家门口就有好幼儿园,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我们的孩子很幸运!”家长王倩说,以前村里的孩子很多都是上村民自办的幼儿园,自己的大宝就在村里上的,只有两间平房,饮食安全成忧,老师也没有资格证。

  华山幼儿园园长魏庆波小心翼翼地穿上白大褂,头套脚套穿戴整齐,然后进入后厨。厨房里,不锈钢水池干净整洁,鱼、肉、菜分离,确保卫生。“食品安全是大问题,我们每天都有专人试吃孩子们的饭菜。样品柜内每天都留存用餐样本,放3天以便检验,计算好的食材每周清零。”

  今年9月,华山分园还新招了14名在编教师,保障教师队伍稳定优质。“每年一开园就能报满人,安置居民对幼儿园的认可度很高。”魏庆波自豪地说。

  近年来,济南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资源供给,2016年到2018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46处,新增学位9万余个,投入近17亿元。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明确了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比例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经济条件好的区县不低于10%,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学前教育发展。”

  延伸阅读: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科学的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和教研网络逐步建立。幼儿园数从1950年的1799所增加到2018年的26.7万所,增长147倍;在园幼儿数从14万人增长到4656万人,增长331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0.4%提高到81.7%,已经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8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73.1%,“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随迁子女入学有保障

  本报记者 江 南

  今年6月底,浙江杭州小学招生一年级新生现场确认的第一天,外来务工人员小田一早来到拱墅区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门口,凑近了看贴在校门口的招生简章、报名流程,神情透出几分紧张焦虑。

  正在校门口指挥进场的校长钱娟萍看到她,主动上前询问。原来,小田的居住证还在办理过程中,要7天后拿到,孩子也还未办理居住证。“孩子能报上名吗?”小田有点紧张。

  钱校长询问了她的工作情况和住处,看到派出所出具的居住证取证回执单,肯定地告诉她可以先报名,只要孩子在8月底前拿到IC卡居住证,就能入校就读。小田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拱墅区是杭州市外来人口较为集聚的主城区之一,2019年全区30%的公办小学一年级新生为新杭州人子女。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园入学权利,拱墅区“降门槛、平待遇、减流程、精服务”,构建报名入学的“暖心圈”。目前,随迁子女在该区小学就读,有随班就读和专门学校安排两种方式:该区26所小学实施本地孩子与外来务工人员孩子混合招生,混合编班学习;莫干山路小学、明德小学、树人小学、北秀小学和文渊小学则专门招收随迁子女。

  近几年,莫干山路小学、文渊小学等学校的报名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数,拱墅区想了“扩”“调”“借”等多种办法。每年根据报名人数调整招生计划,临时扩班或对报名人数超招生计划的学校进行区内就近调配,或挖掘学校现有空置资源,或向外借用场地。

  实际调配过程中,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精细化、人性化操作,把好事办好。树人小学三年级学生邹轩一家2010年从外地来到拱墅区,妈妈在酒店前台工作,爸爸是出租车司机。今年,邹轩的妹妹邹芳也到了读小学的年龄,但按照现在的居住地址,妹妹要到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报名。两所学校距离远、上学的路线也相反,邹轩的爸妈犯了难。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区教育局和学校为他们解了难题,兄妹俩能够一起在树人小学读书了。

  延伸阅读:随着教育公平的推进,地方各级政府着力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06.6万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为9.7%,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为79.7%。

  “办学条件改善从未放松”

  本报记者 张 枨

  9月初,内蒙古林西县统部镇寄宿制小学迎来开学季,孩子们有说有笑从6辆崭新的校车上走下,欢快地跑进校园。“过去每周回家一趟得花10多元,现在一次只要一两元,在村口就有校车可坐,方便、安全还省钱。”五年级学生张语晴说。

  “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周边7个行政村,最远有30多公里,由于离家较远,全校大部分孩子要在学校寄宿。为保障孩子们回家的便利与安全,县里专门为学校配备了新校车,并给予补贴。”统部小学校长李占臣介绍。

  校车只是统部小学近年来巨大变化中的一部分,住宿条件的改善更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以前宿舍条件很差,大家睡的是‘大通铺’,一个房间挤十几二十个人,别提多难受了,后来变成了三个人挤两张床,还是不方便。宿舍楼里没厕所,晚上得到室外,冬天又远又冷,特别麻烦。”从幼儿园就在这里就读的五年级学生张芮瑜回忆道。

  如今走进统部小学的宿舍楼,整齐明亮的上下铺铺着统一颜色样式的床单,被子叠得四四方方,每层楼内都配备了饮水机、保温桶,设置了盥洗室和水冲式厕所。“现在一个宿舍6到8人,一人一张床,再也不用挤了。晚上洗漱、上厕所也方便,每周还能去淋浴室洗澡。大家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家,都自觉维护宿舍整洁。”张芮瑜说。

  “2017年林西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过去我们并不富裕,但对于办学条件改善从未放松。”林西县政府副县长杨景林表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优先满足农村牧区薄弱学校办学需求,累计投入资金92.51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308万平方米,惠及76个旗县、2087所学校。

  延伸阅读:截至2019年4月底,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校舍2.21亿平方米,购置价值999亿元的设施设备,基本完成五年规划建设任务。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许多农村学校成为当地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学校里的午饭可好吃了”

  本报记者 黄 娴

  临近中午,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中心校的教室书声琅琅;食堂里,精心烹饪的三菜一汤香味已开始弥漫。11点50分,下课铃准时响起,操场顿时变得热闹——这所容纳2385名学生的乡镇小学,有条不紊进入“午餐时间”。

  辣子鸡、青椒肉丝、肉丝豇豆、肉丝小瓜汤,再加一个煮鸡蛋,五年级的吴诗语吃得津津有味:“学校里的午饭可好吃了!”

  宁谷镇中心校校长李佳胜说,学校覆盖周边3公里,过去有的学生中午回家吃饭,来回需要一小时;有的在商店里买点小零食充饥;有的直接饿着肚子上下午的课。“‘一声铃、一顿饭、三公里’曾是学校师生、家长迈不过的坎。”

  2012年,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贵州在6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全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好政策传到了宁谷镇中心校。那个假期,学校派人守着食堂工地,一个月把食堂建了起来,并请来镇上的大厨,在开学之际,准时让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为保证学生吃得安全、健康,伙食食材由县里搭建专业平台公司检测并配送;为让学生吃得更好,区里还“自掏腰包”,给每名学生每周送去4枚鸡蛋……

  营养餐逐步从“吃得上”向“吃得好”转变,学校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曾经校园里全是“小个子”,近些年已经出现越来越多高过老师的学生;“更惊喜的是,以往乡镇生源有条件的都往城里跑,这几年每年都有回流。”李佳胜说。

  在贵州,宁谷镇中心校的变化不是个案。目前,贵州380余万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

  延伸阅读: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1248亿元,并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共有29个省份1631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3700多万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跟踪监测显示,2017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提高1.9厘米和2.0厘米,平均体重分别增加了1.3千克和1.4千克。

  农村学校提升软实力

  本报记者 禹丽敏

  新学期伊始,走进位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大水坑镇的盐池县第四中学,正值课间休息时分,校园喧嚣热闹。这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生源来自农村地区。不过从校长刘欢筠的教学经验来看,城乡的教育差距很小。

  “这些年,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在资金上投入的力度很大,尤其在教学硬件上,城乡几乎没有区别。”刘欢筠说:“教育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让农村学校普遍短缺的软实力也大大提升,教育是真的插上了翅膀!”

  为了补短板、强弱项,吴忠市将盐池、同心、红寺堡连片贫困地区的18所学校与市区优质学校组建为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

  “共同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平台不仅有实地的课程观摩指导,还有线上的资源交流和共享。”语文教师刘艳榕习惯用教室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我在备课的时候,看到有用的素材,只要手机一拍,就可以互联到电子屏幕共享给学生。”

  刘艳榕所分享的,只是授课形式变革的一个小方面。宁夏在2017年便完成了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应用为核心,融合教育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功能的“教育云”建设,“教育云”为150多万名师生、2000多所学校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变为现实。去年,宁夏成为首个获批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计划在5年建设期内,实现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和现代教育治理方面的引领示范。

  延伸阅读:2018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8.0%、多媒体教室比例达92.3%,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有效解决了400多万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因师资短缺而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国家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各级地方平台73个,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增加到7900万个,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版式设计:郭 祥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