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寄来特殊礼物 广邀优秀河南学子相聚圆梦

2020年04月26日13:5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张楠)4月24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近日多所迎来高三复课的省内中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清华大学的一封喜报。在备考关键时期,清华大学统计了河南籍清华本科生的2019年度评优评奖数据,向他们的高中母校发来喜报,并勉励广大高三学子保持奋进姿态、继续冲刺梦想,一起见证更多中原英才圆梦清华。

  自2013年起,河南每年有200余名顶尖考生进入清华就读。“靠谱、全面、不骄不躁”,这是河南籍学子在清华园获得最多的评价。这次寄出的喜报中,总计来自70余所河南中学的280余名毕业生,用实力为家乡“代言”,获得了包括清华在校生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在内的370余人次各类奖项。

  据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组长谢旭东介绍,评优评奖数据充分说明了河南生源的优秀,学业、科创、文艺、体育、公益、社工、实践等各个领域,河南学子在清华园都延续了一贯的亮眼表现。同时,这些学生的毕业中学分布也很广泛,全省18个地级市全部覆盖,尤其是很多同学来自县级以下的农村中学,充分说明了河南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均衡,也体现了清华大学可以给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

  领军:在清华,将优秀作为一种习惯

  “我享受科研带给我的冲动,乐于承担生物医学研究者的责任,我想,若能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一项巨大贡献,那我这一生便不虚度。”

  2019年11月14日,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现场,一位来自生命学院的小女生,用追求科学的热忱感染了全场。她,就是毕业于郑州一中、生物学奥赛金牌保送清华的葛霄飞。2016年,她是河南省第一位接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学霸”,进入清华后,她将这份优秀一直延续了下去。

  笃志科研的葛霄飞,立志为攻克重大疾病作出贡献,大一时,她就加入了河南“老乡”施一公教授的实验室,本科期间,她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牌;得益于清华的广阔平台,葛霄飞先后8次出国交流,开阔多元国际视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及《Science》等杂志上都发表了学术论文。同时,葛霄飞也热心公益志愿,将知识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她累计献血超过一升,曾获得清华大学“五星志愿者”称号等多个奖项;她还利用闲暇时间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培养自己的艺术和体育爱好,还曾是清华散打代表队的一员。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是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经过严格的标准和审核程序,每年由不超过10个本科生获得。清华大学希望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能够充分体现清华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担当。钻坚探微、广见笃行的葛霄飞,交上了一份用汗水和智慧写就的精彩答卷。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综合发展的河南学子,在清华园展现了中原英才的“靠谱”和“全面”。

  清华大学评优评奖数据显示,2019年获奖的河南学子共有79人次获得特等奖学金、好读书奖学金和各院系综合优秀奖学金,这些奖项每年的评选名额都非常宝贵,用来表彰热爱学习、理想远大、素质全面、综合发展的优秀学生,可谓优中选优。这些获奖的河南学子不仅将学业优秀延续了下去,还将优秀作为一种习惯,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8年毕业于郸城一高的朱笑寒,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同时获得志愿公益优秀、学业优秀和综合优秀奖学金。在清华的生活中,最让她感慨的是“无限可能”,在学业、科研和志愿中去不断探寻人生价值。2016年毕业于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左婉,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英语系,她同时获得学业优秀和综合优秀奖学金,还是2019年度罗德奖学金候选人。四载清华求学,她的研究领域从文学、语言学到社会学、法理学、政治哲学与现代史,她感谢自己被清华赋予了太多机会,通识教育为理解世界打底,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分析世界奠基,多元机遇帮助她发现世界,也实现了自我赋能。

  自强:在清华,用知识改变寒门命运

  “有些人上了大学之后就是为了找工作、赚钱。虽然我的家庭条件有限,但是我的梦想不仅仅是赚钱,我的梦想是为国家作贡献。我上大学是为了我的梦想,我想成为那种像汽车发动机一样的人,能不断地对外做功。”

  这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2017级本科生贾宏阳的梦想。毕业于新郑市第一中学分校的他,来自一个小县城的贫困家庭,从高中时代起,他就坚信知识的力量,发奋学习,誓要与命运抗争。进入清华之后,曾经羞涩拘谨的他,通过加倍努力弥补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面对从未有过的优渥的学习条件、机会和资源,他不放弃任何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业优秀、综合优秀和一二·九奖学金等荣誉,还被评为“身边榜样”。

  贾宏阳只是清华众多寒门学子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无数农家子弟从河南冲向北京,从农村走进清华,这是河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质中学众多的见证,也是河南考生心怀成才梦、身向清华行的注解。清华大学也为他们全力解决后顾之忧,提供了完备的奖助学金资助,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他们增强表达能力、参与国际交流等,确保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推动实现教育公平。

  清华大学评优评奖数据显示,2019年获奖的河南学子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毕业于39所县级以下的农村中学,其中有一大批来自郸城、淮阳、太康、扶沟、光山、固始、潢川、夏邑、上蔡、鲁山等国家级贫困县,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扶贫计划进入清华就读,他们的自强不息为无数迷茫的寒门学子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

  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蒋海华,毕业于光山二高,曾获得自强计划30分加分,最终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被顺利录取,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度过起初的迷茫和焦躁期后,他选择静下心来弥补自身差距,先后获得校级学业优秀奖学金等。就读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2016级本科生吴月强,毕业于太康一高,品学兼优、坚强自信,曾获得自强计划60分加分;进入清华后,他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我实现了自己考上清华的理想,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想帮助其他人考入理想的大学”,他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前往贫困地区的中学支教,现身说法,先后获得社会实践、志愿公益优秀奖学金等荣誉。

  多彩:在清华,把人生活出百般精彩

  “大一暑假,我跟随系里的梦之网社会实践支队,前往四川阿坝州,到地处深山的伊里中小学进行帮扶,为他们拧螺丝、装光伏板,这些对我来说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意识到自己微小的力量也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大二的我成为梦之网的第一位女生支队长,确定新的选题,让老项目焕发新的活力,给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我选择了去挑战,并且成功做到了。在清华,我不断去接触陌生的领域,挑战自己的能力,也慢慢发现了,所有事情,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得到,只要你敢于去挑战,清华,永远有无限可能。”

  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的2018级本科生冯胤颖,毕业于郑州外国语学校,进入清华后,她不满足于做一个“书呆子”,将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先后获得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好读书奖学金等荣誉,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转化成实践技能。

  2015年,《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学生荣誉体系,促进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推进理念。在奖学金评定工作中,增加荣誉的多样性和激励的多样性,覆盖学业优秀、学业进步、创新创业、公益实践、文艺体育、社会工作等十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多种类型的人,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成长路径上各具特色。

  清华大学评优评奖数据显示,2019年获奖的河南学子中共有177人次获得包括科创、体育、文艺、社会实践、公益志愿、社会工作等专项奖学金,河南生源的优秀绝不仅仅体现在学业方面,更是在清华这片更大的舞台上“多点开花”,全方位展示了河南的基础教育质量。

  就读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2017级本科生王炳瑞,毕业于商丘一高,获得文艺优秀和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在清华,他参加了话剧队等活动,把学习、生活、社工与文艺相交融,在种种不同的体验中对自己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最难忘的是参演话剧《马兰花开》,这个特殊年代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为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故事,歌颂的是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排练正是对我精神的一次又一次洗礼,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内涵,也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自己对人生选择和目标的认知,寻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7年一起从济源一中考入清华的李文博、王志斌、代心宇,也分别在清华展开了全新的人生体验,李文博起初发现身边总有大把的人比自己更加优秀,适应后的他开始享受拼尽全力的过程;王志斌从音乐零基础到选修钢琴、声乐课,在每一次自我充实中收获快乐;代心宇点燃了心中志愿公益的火种,两年来走过北京、河北、陕西、广西,和近千位同学分享自己对世界的热爱。在找到新的兴趣后,他们也获得了包括学业、志愿公益在内的多项奖学金。

  据了解,清华大学强基计划、自强计划简章等招生政策将于近期公布,期待着更多优秀的河南考生,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