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学霸班级”:全班21人20人攻读硕士 全部选择公共卫生专业及相关行业

2020年06月23日18:5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再起航,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不懈努力!”新乡医学院21名应届毕业生在“云端”主题班会上异口同声喊出了心里的愿望。特殊的毕业季,没有盛大的毕业典礼,这21名学生却以这样一个特殊而难忘的主题班会告别母校。

6月21日上午十点,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本科专业2015级预防医学二班(以下简称“预防二班”)通过钉钉视频会议,郑重地召开了大学本科生涯最后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以“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再起航”为主题,历时1个小时。会上,同学们热烈学习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分享了历经疫情的心得体会,努力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汲取力量,在灾难中学习成长,纪念过往的奋斗,憧憬美好的未来,坚定脚下的道路。

预防二班共有21名同学,1人到了医院对口部门就业;20人选择攻读硕士学位。其中,16名同学分别考入了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考研率高达76.19%,这个比率处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另外4位同学选择考研“二战”,专业方向依然锁定在“大公卫”学科领域。也是妥妥的一个“学霸班级”。

选择并坚守“大公卫”,他们很自豪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

新医预防二班这个学霸班级因此也有了更加“吸睛”的亮点:16名同学攻读硕士的专业均集中在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都在“大公卫”学科领域。

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尤其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本专业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他们精神振奋,进一步坚定了在本专业继续奋斗的理想信念,立志做捍卫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隐形卫士”。

王一丹考取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专业。疫情期间,她主动前往社区管理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说,从事疾控工作是她很早就做好的选择。很期待今后能够在疾控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何晓清考取到西安交通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她告诉记者,历经疫情,深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而自豪;尤其是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前行的力量,能够用专业知识为人民健康服务,非常有成就感。

“有理想追求,有奉献精神,学习目标明确”

虽然国家急缺“大公卫”专业人员,但很多人对这个领域了解甚少,入学后不少新同学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转换专业的想法。学校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到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去,确保每一位同学能够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科专业,为他们进行人生中的二次选择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

“但是,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一直鼓励本科生在考研、就业等关键节点自由开放地进行二次选择。”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崔新宇介绍,“事实上,同学们的选择出乎意料。”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今年共有94名毕业生,其中5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只有2名同学被录取(调剂)到其他相关专业。

崔新宇介绍,目前社会对“大公卫”专业的知晓度和认可度远比不上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待遇也不如临床医学等专业。同学们不约而同选择在“大公卫”学科领域继续奋斗,说明他们把“理想”和“奉献”放在了第一位,令人感动。

“雏鹰计划”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强”成为“敲门砖”

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校公共卫生学院贯彻“精英化”培养的理念,以“雏鹰计划”为引领,以学业导师制为支撑,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参加科研活动、全面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

参加完硕士研究生复试之后,很多同学向学业导师反馈情况,他们一致认为,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让他们能够拿出过硬的论文、提交优秀的科研计划,这些助力他们在复试阶段成功晋级。

“学院有宽广的实验平台,建设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有新乡市重点实验室和校级重点实验室,新建了卫生检验中心等11个院级实验平台;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和省厅级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课题经费1000余万元,科研经费充足;学院生师比较低,老师们有精力、有能力手把手指导学生,这些为学院落实‘精英化’培养理念奠定了基础。”该校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卫东告诉记者。

在“雏鹰计划”中,学院为全体本科生安排了学业导师,每一位导师指导1—2位学生,最多不超过3名。同学们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始跟随学业导师开始科研尝试。目前,该院在校生承担大学生课题50余项。

学院还建设有一支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实力为每一个班级配备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任兼职班主任,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引领。该“学霸班级”的兼职班主任、学业导师、30多岁的安珍博士也是一位“学霸”:先后赴德国、美国访问研修,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是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才,也是学校选拔出来的党建和学业“双带头人”。

侯津丽考取了中山大学的流行病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她和同班同学交流复试经验时一致认为,之所以在复试时很“硬气”,是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全过程参与过科研,这个 “加分项”,让他们在考试复试中尽显优势。同时侯津丽感慨道,选择科研,“是大学5年里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学着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考取了中山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型硕士王道泽非常感谢学校对他们的精心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让他们“度过了多姿多彩的、充实的、收获颇丰的本科生涯”。

陈雨同学顺利考取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大学期间获“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三等奖。陈雨告诉记者,“雏鹰计划”有利于帮助学生尽早建立科研思维,也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硕士研究生面试时,导师对她的科研计划和思路频频点赞。

班风班纪好,团结产生力量

谈到学霸班级,兼职班主任、学业导师安珍也很自豪,她说,二班的班风非常好,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平时在各种荣誉和助学补助名额评定时,同学们都是相互谦让。如在一次贫困生评定时,丁春节、蔡浩两位同学就主动把机会让给其他人。其实,这两位同学也存在一定的经济困难,一直在校外打工补贴生活。今年这两位同学分别考上了新乡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这两人所在的宿舍共有4人,全部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另外两位室友杨帆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刘源则选择在母校攻读硕士,也是妥妥的“学霸宿舍”。

这种精神也成为支持同学们考研的一种无形力量。二班团支书王薇考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她向记者介绍,同学们之间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相互分享好的资料,不存在因为竞争关系而有所保留的情况。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的何晓清也告诉记者,复习备考后期大家都处在承受压力的极限点,同学们相互鼓励、加油,一起度过了最艰难也是最美好的时光。(通讯员 崔静)

编辑:王佳  审核 :许会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