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高考结束,很多同学反映今年的地理试题“难”,戏称“史上最难”“难到泪崩”,那么今年的试题到底怎么样呢?7月9日,记者采访到郑州11中名师张烨,为考生评析试卷。
【名师简介】
张烨,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工会优质课一等奖,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试卷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1卷试题,继续强化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立足地理基础主干知识,但是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前提下,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并且整份试卷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较往年相比,试题难度有增,但依然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地理高考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
一、依据基础,突出主干,导向性强
今年全国1卷所考查的知识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三大主题,覆盖了高考大纲所规定的三个必修和两个选修模块内容。从各题设问角度和考查内容看,均立足于核心和主干知识,涉及的地理主干板块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功能区布局、水资源合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全球变暖、气候特点、农业生产、地貌的形成过程、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理等等。导向性强,实现高考引导教学的作用。但与近几年试题相比,今年自然地理部分比重较大,而自然地理的学习难度较大,是学生的“软肋”,所以考生会认为试题较难。
二、凸显素养,注重思维,灵活性强
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全国1卷凸显对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对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发展的考查,注重思维过程,设问灵活多变。
整份试卷非常重视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9-11题,以长白山岳桦林带为切入点,通过文字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重点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方面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又如37题,以玄武岩形成后,地形的类型变化为线索,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灵活性很强。所以,对考生来说,需要极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才能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归纳答案。
另外,整份试卷深入贯穿人地协调发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比如1-3题,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综合整治为信息载体,图文并茂,考查考生的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以及人地协调发展观核心素养。又如选做题44题,以青藏高原为区域载体,通过高原鼠兔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图的分析,引出人类大量灭杀鼠兔后,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退化。激发考生深入地思考人类与环境应该如何和谐相处,需要考生灵活多变地处理问题。
三、贴近生活,关注热点,综合性强
高考地理试题一直注重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选取生活中某些现象或情景,自然地延伸出相关的地理问题,启发考生使用学科知识和地理思维进行思考,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今年的地理试题也不例外,比如4-6题,以东北某小区的建筑布局规划这一常见的现象为出发点,引导考生要观察生活,学习过程中能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地思考问题。
此外,今年的地理试题一如既往地关注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比如1-3题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问题、43题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4题的青藏高原生态脆弱问题以及全球变暖问题等等。
四、稳中有变,难度增大 ,区分度大
虽然今年地理全国1卷依然考查主干地理知识,但是稳中有变,稳中有新,难度增大,区分度明显,提升人才选拔功能。
比如36题,以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为背景,看似是考查农业方面的常规试题,但实际上设问新颖巧妙,需细细思考、认真分析才能正中要害,写出答案。
再如37题,与2019年全国1卷的37题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注重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看似材料简单,设问常规,容易拿下。但实际上思维难度和逻辑推理难度都较大,尤其是第二道试题,一不留神就会把这三种地貌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弄反。所以,需还原画面,深入思考,层层推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一举拿下。
总的来说,今年的全国1卷地理试题在题型设计、内容比重、信息呈现方式等方面基本延续近几年的特点。但命题稳中有变,材料新颖,设问巧妙,贴近生活,具有探究性,基本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试题灵活性、综合性极强,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难度有增,区分度较大,提升人才选拔功能。
看完我的分析,大家是不是觉得地理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在复习备考中抓住高考大纲,培养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注重思维品质,相信同学们在高考中战胜地理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