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名师团解析中招试卷

2020年07月17日10:3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佳)2020年中考结束,今年河南的中考试卷有何特点?难易程度如何?对明年的考生备考有何启发?7月16日,大河网特邀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数位名师点评河南中招试卷。

  作文:对学生直面苦难、向阳生长的精神引领

      【名师】

      尹洁菊,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郑州市文明教师,省、市级优质课获得者。

      【点评】

      2020年郑州市的中考作文有新的变化,异于往年。不再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组合,而变化为在统一材料情境之下,对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的可选择性写作。其中记叙文的写作又延续了以往的命题作文的方式,议论文则延续以往自拟题、自定立意的写作要求,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变、创新中有继承的特点。

      今年的作文写作,首先要解读材料,吃透“危机”二字的内涵,然后根据其内涵立意构思,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不管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危机”决定了写作时选材的方向,思考的深度广度决定了文章立意的高低层次。借助材料,“危”可解读为危险、困境、坎坷、磨难等。选材时可写生活中的困境、磨砺故事,可写思想上的迷惘、无措状态。“机”可解读为机会,希望。“危”与“机”联系起来,文章表现的重心落在了困境中是怎样突出重围、走向希望的。这是文章的立意所在,只要思考清楚改变逆境的关键点,文章的内在逻辑性就建立起来了,行文思路也就有了。那么这个关键点是什么?逆境因为什么而变得有希望?可以是坚强乐观、执着信念、勇敢冷静,豁达智慧等美好品质,或者是亲情、师恩、友谊等美好情感,或者是书籍知识、诗词名人等的激励影响,还可以是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责任担当意识的觉醒等等。立意一旦定下,就可以选自己擅长的文体,再根据立意选择典型材料来构思行文了。具体行文时要考虑文体的个性化具体要求。

      记叙文是固定命题——《我的危机故事》。选材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我”的限定,只能选择“我”的在逆境中改变的事例;叙事角度宜用第一人称,写出真实、细腻的体验感受。结构设计上,可用单线结构,一事为主,插叙为辅的方式。也可用多点式两三件事例来表现主题。形式上可用小标题、镜头组合、日记体等方式。叙事要简洁,用细节描写来形成画面感,用适当的点睛之笔来挖掘解决“危机”中蕴藏的深刻内涵,用准确用词、修辞手法、多变句式等方法来丰富语言表达。这样以典型事例为骨架,以细节表达为血肉,以思想情感为灵魂的文章就形成了。

      议论文以理服人,事实胜于雄辩。在选择事例的时候除了紧紧围绕观点来选材外,还要注意事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时代性。宜用不同时代、国界的名人事例,增强说服力。还可从个人、团队、社会、国家、文化、制度等角度,来逐层深入的选择事例、思考问题,使文章视野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以及时代精神都能体现出来。论证效果上,可以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对称句等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总之,今年的中考作文,形式上稳中有变,对学生既有现实生活的关注广度的考察,又有思维深度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直面苦难、向阳生长的一种精神引领。

      语文:稳中求变 守正创新

      【名师】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柳春华

      【点评】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扎实考查了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取向正确,时代特色鲜明,甄别功能良好,稳中求变,变中出新,较好地发挥了价值引领、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浅析如下:

      一、“积累与运用”分值没变,题型变活变新

      字音题不再是往年读音都不相同或都相同的组词型选择,而是直接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识别能力,考查学生的元认知基础。字形题也不再考查对错别字的识别了,而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在语言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有效运用。这两题设计友好,利于缓解学生首场考试的紧张感,充满了人文关怀。

      古诗文名句默写则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分为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都是诗文中的常见名句,只要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即可。

      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和题型则有了变动,往年经常出现的考试热点《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课标新增的《红岩》和《简·爱》的人物形象的考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深度体验。

      语言的运用题型也稍作了调整,依然体现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学科核心素养。一道是在语境中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一道则是考查学生结合不同文体、文段理解并运用句子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题和2019年的考查题型大致相似,既有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能力的考查,也有通过对图表解读完成语言表达的考查。而且今年给出的材料也都紧密贴合社会现实,关注河南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同时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题的同时,也能够点燃他们为家乡作贡献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传承、践行城市精神,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总体来说,“积累与运用题”依然是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察,虽然有调整,但都紧密结合课标,符合学科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考点覆盖广、考查形式新

      记叙文阅读在考查题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对学生真实性阅读的考查,去套路,重解析,轻术语,重品悟。从所设置的四个小题来看,除了第一道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提炼以外,其他几题都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侧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回避了往年试卷所涉及的对主题的理解、标题的分析、段落的作用等的考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初次出现在河南中考试卷上。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能够简洁系统的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其阅读具有"短、简、快"的特点,能够大大缩减读者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所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选用,是出于锻炼学生适用生活,促进立体思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考虑。

      以往的河南中考往往将非连续性文本放在积累与运用板块中,以图文转换和文字类材料探究的形式进行考查,有时也加入阅读板块,考题中的链接材料作为拓展补充的非连续性文本,今年正式加入河南中招阅读文体中,说明高考在指引着中考方向,其主题有科技、文化遗产等,这次的非连续性文本即是有关科学类的。在三道考题中一道选择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多种形式、多种来源的材料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整合加工能力,另两道则着重考察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和材料段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试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理清了层次也就有了答题思路。

      总之,现代文阅读命题符合“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写这些”的命题层级,也符合学生阅读鉴赏的梯度。

      三、古诗文阅读与时俱进,涉及新增

      古诗文阅读所考查的这两篇诗文,学生并不陌生,题型也没大的变化,不同之处在于《富贵不能淫》和《卖炭翁》都是课标新增篇目。文言文比较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依然是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语言特色的理解,诗词赏析则考查的是内容的概括、句子的作用。符合课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阐述。

      在文本选择上,深蕴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内涵,十分注重强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作文稳中有变,契合当下

      作文依然是二选一的模式,一个是命题作文,一个是自选角度写作,但两个选项却共用一则材料,而且各自文体都有了明确的限定,命题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自选角度的则要求写成议论文。这相对于往年的“文体不限”而言,变化可谓大矣。

      这就提醒我们,日常写作教学中,应扎实落实统编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写出的文章应彰显文体特征。

      从作文提供的材料来看,也是很贴近社会现实的,材料关键词是“危机”。提到“危机”不由得就让人想到当下的疫情危机,对于学生来说,危机故事有很多,而能够紧密地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又能够以小见大,联系社会现实,写出疫情危机也是成长契机这类立意的作文自然是更鲜活的。

      同样,议论文的选材构思也一样,在围绕话题确定好论点后,把论据的视角放在当下的中国,当下的中国企业,当下的自己,立意自是别具一格,既能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又充满了家国情怀,彰显了当代中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2020年的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聚焦核心素养,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命题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立德树人、家国情怀没有空喊和说教,而是将这一切巧妙地蕴藏于不同的材料和考题当中。考场亦是课堂,一份有温度的试卷,会给予考生成长所需的丰富的营养,也对新课标精神下的新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研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数学:创新力度大,变化亮点多

      【名师】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万锐

      【点评】

      2020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密联系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围绕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进行设计,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呈现方式鲜活灵动,富有新意,创新力度大,变化亮点多。试卷中即注重考察学生的通识通法,没有技巧性很强的题目,又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了知识的建构,迁移和应用,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数学素养和理性思维。

      1、立足基础,回归本质。今年试卷突出对数学概念的考查及应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不同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既有对数学基本知识点、基本模型的考查,又有一定的创新,既重视考查学生将数学理论和实际相融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很好地贯彻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对于平时的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试题呈现一定的梯度,从多方位、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试题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新科技,扩大视野,体现立德树人的数学价值取向和加强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试卷第3题、第8题、第17题、18题、19题、20题都是从生活场景引入,让考生在做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本质。建议学生平时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自己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今年试题题型突出能力立意,考查形式新颖,有创新力度,亮点多,试题整体的结构形式也颠覆了近十年来中考题目的布局顺序。比如,选择题第7题为新定义类题型,这是一个新的题型,河南中考以前没有考过。填空第12题,以数轴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组,具有一定的新意,在“形”与“数”之间转换,充分体现了“形”与“数”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题目难度不大,但考法亮。以往基本上都是第14题求阴影部分面积、第15题考查图形的折叠,今年变化为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数学模型求线段的长和最值。第22题带领考生实现了函数与圆的创造性结合,让人眼前一亮。还有第20题为开放题型,对学生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能力进行了考查。23题原来都是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今年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放到了21题;往年22题的类比探究题今年放到了23题。总体上来说,试题布局顺序变动大,题型创新亮点多。

      4、题目阅读量越来越大,对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紧扣国家中高考招生考试改革精神。比如第17题、第20题,题中先给了些生活知识的描述,增强了试题的人文、教育意义及应用意识。但是,因为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意识不足,会导致其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出现解题错误或解答不了的情况。因此,教师教学平时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意识,学生学习要正视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5、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画图能力的考查。今年考题依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第12题、第19题、第21题考查的数形结合思想,第19题、第22题考查的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解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要学会从正确的解题思路中总结方法,提高对解题的理解,最终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画图能力方面的考查,体现在第22、23题上,这两道题对画图有较高要求,图形画不出来,就无法对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平时画图能力和作图素养就可以展现出来,画图与做题的结合更能考查一个人思维的深刻性和开放性。

      总体来说,今年的数学试卷即保留了河南中考卷子的特色,比如16、17、18、21、23题等题目,并且在选填题目中降低了难度,使整个试题更加平和,又使得知识点覆盖得更为全面,注重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整卷有利于考生稳定展示其真实的数学能力,较准确的区分出各层次学生学业水平。

      英语:原汁原味开眼界,核心素养接地气

      

        【名师】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英语备课组长袁毅梅

        【点评】

        今年是首次英语考试题型调整后的中考,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遵循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突出语篇(词只有嵌在上下文中,才有生命),强调运用,加大了主观题的考查力度,顺应时代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的要求。

        绝大部分题目比较灵活,主客观题型相结合,内容丰富,知识与技能并重。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观察、思维、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考察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极大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且题型改革后新题型极其灵活的评价理念。

        听力难度整体适中。突出的特点是第5题变为听力图形转化题,考查了英语核心素养中听与看相结合的能力。教学中继续加强听力训练,朝着满分的方向努力前进。

        阅读题取材广泛,语言地道,文章主题明确,内容思想性强。重点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细节理解考查题目较多,如试题21、22、23、24、26、27等。D篇阅读首次考到了选择文段小标题,进一步考查学生在篇章结构中的归纳能力。阅读理解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义,更要读懂、理解全文,并进行归纳,判断和推理。

        得阅读者得天下。中考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由过去五个W的浅层考题过渡到找出短文主旨、推断深层涵义、文中细节和猜词解义,特别注重语篇和应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与训练中,我们要始终将语籥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文教学和阅读理解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从篇章整体入手概括语篇意义的能力,培养其预则下文,推断隐含意义,筛选信息等能力。

        本次中考完形填空题选文为记叙文,是一个小猫“从天而降”的幽默故事。读这类文章,要大体上了解故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前因后果。此题的满分率较低,此题由原来的10个空增加至15个,文章篇幅与以前相比增长不少,以前所考的一些固定搭配和语法知识在本题中出现。例如:41、44和53题都有过去式的考察,44题考查到了短语辨析,但更为重要的是上下文的理解,只是孤立的分析选项或者掌握语法是不足以在这道题目上拿高分的。建议学生先要通读完形填空的短文,跳过空格快速阅读,了解全篇的主要内容。切不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个别字句推敲上。

        语篇填空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的选词填空是一段200词左右关于友谊的短文,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词语灵活运用的能力,例如56题就考察了“last”作为动词“持续”的用法。

        第二篇是今年新的题型,则是彻底根据语感及理解进行虚词盲填,这道题始终对学生们是个挑战。首先要分析句子结构,根据所填词的位置弄清楚要填空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及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最准确的单词,每空的答案一般都是唯一的。但通过练习,相信学生不难发现此题填词多为虚词(助动词、小品词、冠词、介词、连词等)的规律,在此试卷中出现了常见的构成进行时的be动词、冠词,固定搭配(in front of)。当然也会有固定句型的出现,例如此次试题中的there be句型。

        补全对话是以笔试的形式考查英语口语交际能力,73和74两题的答案非常灵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生们在语句语法标准的情况下学会灵活应答。

        书面表达的题目出得特别好,结构复杂却又简单明了,忍不住拍手叫绝。学习的终级目标就是智慧地去解决我们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所以人人都有话题去写,但要写出新高度,新创意却要有深厚的语言及语法功底。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写作内容要积极乐观,传递文化正能量。

        改革后的英语对师生要求更高些,要扩大词汇量,提升阅读量(数量和质量),培养英语思维,传递文化正能量,向上向善,行且益远。

        物理:关注人文科技 突出河南特色

        

          【名师】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物理备课组长 李晗

          【点评】

          2020年7月15日下午,河南中考物理试卷在大家的期待和猜测中浮出了水面。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所要求的目标的程度,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科学性、教育性、探究性和导向性,为评定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业水平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这是河南中招试题的传统,今年也不例外。整个试题命制科学灵活、突出基础和主干知识,无偏题、怪题,稳中出彩,题型、题位及难易程度符合广大师生平和顺畅的预期,对教与学的行为和方式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试题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立足双基,体现“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后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填空题中的前4道题,知识覆盖面大,以学生熟悉的情景为依托,考查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简单理解和应用,所填字数不多,便于缓解考生紧张情绪,以便正常发挥。第5题的电学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计算,题目命制精巧,虽然是串并联电路及电表的小综合题目,但计算量不大,充分考查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情况。今年的选择题依然稳定,通过对相近相似概念和规律的辨析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了考查,8道选择中没有一道数字的计算,减轻了学生算数的负担。

          二、科学探究,强化“不同要素”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等七个要素,在三个实验探究题中体现出对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基本内容的考查,而且在填空的第6题中补充考查了科学猜想与提问。每年的第6题会成为区分“做题机器”和“科学思维”的试金石,是拉开不同层次学生的决定性题目,因此该题是师生关注的重点题目。今年第6题与往年的考查科学推理不同,变为根据题设内容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角度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补充了往年对提出问题的考查的欠缺。

          三、情景新颖,关注“人文科技”

          试题格外关注素材的时代性,关注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试卷中涉及有“梦溪笔谈”“二十四节气”“垃圾分类”“隔板推物”“频闪照相”“校园科技”“航天器”“天眼FAST”“北斗导航卫星”“5G网络”“天宫二号空间站”等人文和科技知识。加强了试题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在具体情景中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 、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物理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新的科技动态。

          四、灵活创新,突出“河南特色”

          以河南的“国家黄河生态文明”为背景考查测量石榴汁的密度的相关测定性操作,以河南粮食大省的“中原粮仓”为背景,结合考查分子运动、能量转化、压强、速度、摩擦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计算。突出了“河南特色”。综合应用题包含了填空、计算及简答,在考查学生利用基本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应用物理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

          总之,对每一个公式、定理定律、实验原理,都要做到能理解其应用的情景与条件,对于一个实际的熟悉的生活现象,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建模、分析,计算。能恰当地用数学工具处理和描述物理过程,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迁移至身边的生活和创新实验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只有悟透原理,才能创造“奇迹”!

          化学:试卷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名师】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师 刘洁

            【点评】

            2020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相较于2019年难度有所降低,且整张试卷具有基础性、创新性、时代性和导向性。题型稳定、突出主干知识。整体试卷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一、命题科学,知识覆盖全面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以教材为出发点,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十九个二级主题,结合《解析与检测》,考查范围覆盖全面,整张卷子的考题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命题角度科学,难度适宜,无偏题和怪题,考查角度灵活多样,难度呈梯度逐渐递进,有深度亦有广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考查

            化学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其中,化学用语就是化学的专有符号和语言。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今年的试卷中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10个,且对化学用语的考察很规范、灵活,如:第4、5、15、16等。同时,试题也注重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第21、23等题。这些都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三、联系生活,具有时代特色

            试卷题目情境真实,来源于生产生活,体现出化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如第1题的“小麦成分”考察生活中的六大营养素、第2题的“传统工艺品”考察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第3题的“绿满中原”以及第8题的“清洁能源”引入社会关注的绿色化学、第6题考察生活中金属性质以及第9题的消毒液、第16题的“嫦娥探月”、第21题的“低碳生活”等。这些题目发挥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功能,使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时代性。

            四、考查实验,强化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八个学生必做实验。今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也对其进行了重点考察。如:第17题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18题“工业炼铁原理”、第22题和24题 “气体的制取、除杂与检验”、第25题的“酸碱中和的实质”、以及“粗盐中难溶和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等,这些基础实验涉及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创新等方面的考察,突出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出化学独有的学科特点。

            五、稳中求变,体现学科素养

            今年的化学试卷延续以往的风格,题型稳定且常规,整张试卷依然分为四个大题,1-14题为选择题,15-20题为填空题,21-24题为简答题,25题为综合应用题。在这些题中,经典题型延续考查,重点题型反复考。如第1题的六大营养素、第2题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第3题的绿色化学、第4题的物质构成,第7题的实验操作、第10题的溶液度曲线、第25题的粗盐提纯和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等。但在稳定中又存在新的变化,这个新的变化,体现在题目的情景新、考查方式新、综合方式新等。如第23题将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融入到从孔雀石中提取金属铜的实际问题当中,第25题关于氢氧化钠变质问题,从近两年常考的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问题变换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问题等。这些试题尽管都在往年的试卷基础上有所创新,但难度都不是太大。

            总体来说,今年的化学试卷相对来说较为稳定,难度不大,知识点覆盖的较为全面,与生活紧密联系。突出初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道德与法治:稳中有变 突出素养

            

              【名师】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政治备课组长 仇英慧

              【点评】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解析与检测》,突出道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政治导向更加明确。整体而言,稳中有变、突出素养。

              ◆试卷整体分析:稳中有变

              从题量和题型来看,试卷大体上与去年保持一致,难度系数应该是比去年有所降低,去年考“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时政默写有点出其不意,但是今年大家就有备而来了。珍爱生命;脱贫攻坚;南水北调淅川移民;民法典模拟法庭;文化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再次出现!今年变成送分题了。但从个别题目的设计方式和阅读信息来看,注重实践性,并且阅读量增加了。

              ◆试题内容更加注重综合素养

              今年的活动与探索题有创新

              1、设问数量上的变化:

              2018年活动与探索题,2大题,5小问,其中第13题设置了3问;2019年活动与探索题,2大题,7小问,其中第12题设置了3问,第13题设置了4问;2020年活动与探索题,2大题,9小问,其中第12题设置了4问,第13题设置了5问,每问的分值变小。

              2、设问风格变化

              活动与探索题中,列举类占了三道。如:列举历史名人及作品;列举民族精神及特征;列举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等。设问强调学生的知识面要广,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学习。从这些设问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活动与探索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加突出

              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承担着德育功能,而且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对学生人文与社科素养的培育功能。全卷中对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内容的考查明显增多。比如第8、9、12题,其中第9题考查对生命的思考,这可能本身就是学生的困惑,能把这道题解析清楚的同学,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合乎本学科的课标要求。

              近两年,政治考查不仅仅限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纵观全卷,在紧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涉及到学生分析、概括、说明等学科能力的考查。从而有意识的引导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注重探究性学习。重视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例如第1题和第13题(1)(2)(3)集语文、历史、道法于一体。重视是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比如脱贫攻坚、南水北调淅川移民、民法典 考查的都是国家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地区发展,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建议】

              1.要注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

              2.要把握政治动向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时政热点,注重相关综合知识的学习。

              3. 要改变思维定式,淡化答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规题,摸索辨析题和活动与探索类题的做题方法与思路。

              4. 重视《中考解析与检测》上册的使用。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