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位待遇、提供基本住房、创新编制管理……河南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有关情况公示!

2020年09月08日10:48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有关情况

  河南是教育大省、教师大省。截止2019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机构)5.34万所;教育人口2853.55万人,其中,在校生2677.10万人;教职工176.45万人,占全国的8.12%。

  长期以来,河南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生活条件较差、“难招、难留”问题十分突出。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在补短板、强措施、提质量、促改革上下功夫。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一补两贴”“两房”等一系列惠师举措,打出了一套改善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组合拳,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出台“一补两贴”政策,着力提升教师工资待遇

  在研究制定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时,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两个确保”“一个导向”的基本原则,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确保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不低于同等条件县镇教师;体现“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的“一补两贴”政策。

  一是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从2019年1月1日起,将26个原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义务教育学校乡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由原来每月100元、300元和50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200元、500元和800元;从7月1日起,1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5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乡镇、村、教学点分别按每月200元、400元和600元执行,其余县按每月200元、300元和500元执行,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责落实,省财政按60%、50%、40%分三档给予专项补助。省财政直管县在所在档基础上上浮15个百分点。二是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从2019年7月1日起,对全省中小学(含中职学校)班主任津贴标准进行调整,统一执行每月不低于400元的标准。三是设立地方教龄津贴。从2019年7月1日起,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计算核定和发放中小学(含中职学校)教师教龄津贴。2019年,省市县三级已筹措41亿元发放“一补两贴”。

  为确保各项惠师政策变成教师手中实实在在的收获,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周报制度,深入学校开展督查,2019年8月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2462所中小学3800多名教师进行随机调查。上述政策落实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年平均增加1万元,乡村教学点教师年均最高可增加1.5万元,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对我省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在2019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经验交流会上,我省做了典型发言。

  二、出台“两房”政策,鼓励农村教师安心从教

  为解决农村教师安居难题,在调研和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省政府印发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实施方案和农村教师住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到2022年,通过改建、配建、新建,基本实现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离家较远教师每人一套周转宿舍,每套建筑面积不超过35平方米,进行简单装修,配置必要生活家具;计划3-5年内,通过建设商品房、组织团购、发放购房补贴(优惠券)、提供公寓租住等方式,有序满足农村教师基本住房需求。每套商品住房的面积不宜超过120平方米,购买时原则上每平方米比同地段同品质商品房优惠不低于1000元,或优惠幅度不低于20%。

  三、创新编制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每三年核定一次。盘活编制存量,采取“调剂”“补充”“压减”“引进”等方式保证教师入编需求。教职工编制不足的省辖市和县(市、区),压缩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统筹用于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调整力度。按照加强省级统筹的要求和“急事先办、保障重点、逐步解决”的原则,省委编办从前期动态调整收回的中小学机动编制中调剂4000名,补充到郑州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缺口较大的省辖市;同时考虑到一些地方近年来新建中小学、幼儿园较多的实际,为郑州等市增加事业机构限额400多个,以满足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二是持续扩大特岗教师规模。2009年以来,我省在实施中央特岗计划基础上,持续实施地方特岗计划。2020年中央和我省共下达特岗教师计划17000名。由于我省较好地解决了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入编问题、在招录和分配岗位时实施了“县来县去”“乡来乡去”的本土化策略,历年留任率均保持在87%以上,在村小和教学点任教的比例达到30%以上。《河南省大力实施特岗计划》荣获2017年教育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信阳市推进落实特岗计划督察实践案例荣获国务院2018年全国政府系统督察实践精品案例。三是创新高校编制管理。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及时核定下达人才编制。为省属高校2018年以来引进的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办理了入编手续。核定2019年度省管高校人才编制997名。同时,选取10所省属高校进行员额制管理试点,核定第一批员额2383名。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

  一是提高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将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分别提高5%至8%,省级示范性高中可达43%;“双一流”建设高校可达60%,并可由学校自主设置正、副高之间的比例。二是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全面下放高校和中小学职称评审权限,全省已有103所高校实行自定标准、自主评审、自主聘任;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由省下放到省辖市,一级教师由省辖市下放到县。三是职称评审政策向农村教师倾斜。凡在农村连续从教男满25年、女满20年或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在编在岗教师,符合条件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申报评聘中小学一级或高级教师。四是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机制,在编制总量内,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教师招聘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主管部门加强指导与监督管理。鼓励各地探索符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点的招聘办法。职业院校可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办法招聘专业教师。高校可在编制或员额总量内自主公开招聘人才。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