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培训逐渐成为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在疫情期间,为了避免聚集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几乎所有的培训都改成了线上进行。这本来是好事,省去了教师线下培训的奔波之苦,但也衍生出很多其他问题。
为了确保在线培训的质量,不少培训平台设计出很多考核评比细则。如,学习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视频必须要看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答题,学习日志要有规定字数的限制,等等,细之又细,详之又详,完全把参训的教师当作小学生来看待。其实,这大可不必。
培训当是自主自愿的,不能强制。学习是教师一辈子的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欠缺什么,需要补什么,他们最有数。所有来自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培训,都只能是辅导,是助导,主导者是教师本人。自主学习、自主培训才是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主要渠道,牛不喝水强按头式的培训是要不得的。然而时下的培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多都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部分培训组织方想当然地给教师们炖了一锅“菜”,端给教师,爱吃不吃。这是对教师自主权利的无视或者漠视。有些内容老师们早已烂熟于心,有些内容严重脱离实际,有些内容粗制滥造没有多少营养,教师不想看、不愿看,应在情理之中,因此,不能强制,也不应强制。如果把每一项内容都设置好套子,让老师必须一个一个地去解套,培训岂不是一种负担和枷锁?这样的培训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培训不能有时间限制。老师们的空闲时间非常有限,培训学习只能见缝插针,能看多少看多少,能学多少学多少。毕竟工作是第一位的,学习也要服从服务于工作的需要。尤其开学初,是老师们最繁忙的一段时间,如果再增加很多线上培训,限定时间让他们去学,岂不是在添乱吗?教育是科学,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教育是艺术,培训自当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必须注重方式方法,不能硬来,乱来。
培训不能是应试式的,应试是确保学习质量的一种考核方式,但不能把所有的学习考核都往这个“筐”里装。毕竟教师培训和脱岗学习不是一回事。他们心里有学生,眼里有活,手中有事,并非闲人一个。再者,培训供给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参训者,如果他们不愿学,还要一味强制,并逼着他们去学、去考,培训还有什么意义?好内容,大家都愿学,还用考吗?退一步讲,即便是参与答题的教师也未必是其本人,代答代学现象在基层学校都很普遍。从这个角度来看,考试更是毫无意义。设置一些题目可以,让教师们自我测试,但不能是强制。
近年来,培训是教师们吐槽较多的一个话题,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并没有把培训的主导权下放给基层学校和老师,而是一厢情愿自导自演的,那怎么可以?
(作者为一线教师)
章雪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