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可以免费选修复旦课程,别只关注加不加分

2021年02月20日14:0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复旦大学宣布推出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从3月起,上海市所有高中高一年级在读学生可申请参加周末学堂,选修中文、历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药学10大学科的课程,学生还能自由享受图书馆资源,尝遍各大食堂,参与校园活动。复旦大学还表示,该计划不设招生门槛,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高一学生提供大学课程,复旦大学一抛出这样的计划,立刻引发诸多讨论。有人担忧,高中生平时的学业压力本就不轻,现在还要在周末先修大学课程,会不会加剧“内卷”?也有人关心,提前上大学课程有什么用?对高考录取有帮助吗?

  复旦大学如此回答上述疑问:“周末先修学堂秉持了复旦大学一贯的高开放度理念,给予每一位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教育的机会。”“学有余力”“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这些关键词清楚地说明了复旦大学的立场:先修学堂并不适用于每一个高中生,在遵循自主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学有余力的学生更适合参加有关课程的学习。

  对于“大学是什么”“大学学习怎么样”等问题,许多高中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同于按部就班式的中小学学习方式,大学学习意味着不同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学生逐渐适应,养成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理念。从高中升入大学,几乎每个学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适应期。而有些本来在高中阶段学习优秀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大学学习方式,或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而成为被落下的“差生”,甚至被遗憾地劝退、开除。

  大学为高中生提供先修课程,与其说是给部分优秀学生“开小灶”,不如说是提供一个接触大学、感受大学的机会。复旦大学开设的10类先修课程,覆盖了人文、社科、理科和医药学等门类。要说在短短周末时间系统性地掌握有关学科的知识,恐怕并不现实。复旦大学也说明,“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介于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先修课程的意义,还在于让高中生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及有关学科的专业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找准未来的学习研究兴趣。

  比如,高中时期写得一手好作文,并不意味着适合大学中文系的学习;高中擅长做数学题,也不代表着一定会喜欢上数学系的专业课程。一些高中生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常常依据自己高中时擅长的学科填报志愿,入学后却发现专业学习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大学提供先修课程,能够让高中生少走一些弯路,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学科。

  以国际高等教育的惯例看,为高中生提供大学先修课程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美国大学理事会为高中生开放的AP课程,相当于大学入门水平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的考试可以取得大学学分,上大学后甚至可以提前毕业。美国的高中生学习大学先修课,也能够为自己申请名牌大学增加成功率。

  当然,中国的国情有所不同,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本身就很大,如果将大学先修课与录取“捆绑”,只会加剧竞争,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部曾下发文件,严禁将参加大学组织的先修课程、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作为自主招生的前提条件或者与自主招生考核工作挂钩。复旦大学在此次周末先修课堂的说明中,也没有提及先修课会与高考录取挂钩。

  说到底,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如果抱着“有什么用”“能不能加分”等目的,这样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粗浅的,完全功利性的学习,也无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在相关学科实现独创性的突破。国内高等院校提供大学先修课程,能够帮助高中生找到专业兴趣,消除他们对大学学科的误解,顺利实现中学与大学的衔接,而不是为了学习的“加码”和考试的“加分”。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