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收废品 为寻新风口

2021年03月03日09: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四川成都,留英回国的32岁海归张泉最近引发了不少关注。去年年底,他放弃了自己原本金融行业分析员的工作,转行做起了废品回收。面对这样的职业选择,不少人并不理解。

  “海归回国竟然去‘收破烂’了?”

  “那么多年的书这不白读啦?收废品需要啥技术含量?”

  “海归收废品”的故事被报道后在网络引发热议。一边是光鲜亮丽写字楼白领,一边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废品回收员,有质疑声并不意外。

  “作为产业来讲,废品回收市场规模很大,前景非常好。在一两年时间内,我想先精通货品分辨及行情波动,也包括简单的行业大方向知识。之后我会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得上升一个高度,向着高处走。将在国外学习的知识、获得的见识都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来。”张泉的这番话,说明他做这份工作不是冲动,也绝非盲目,而是有着冷静而理智的判断和规划。

  仔细分析张泉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会明白他选择的不仅是成为废品回收员,他看重的是“互联网+可再生资源回收”背后的广阔商机。换句话说,若落回到公众关注的“高学历是否浪费”话题上,可以这样看:“收”,只是张泉新职业的起点,但他的目标却不仅仅是“收”,当他有机会参与项目运营和管理等环节时,也就是他展示和应用所学之时。

  除此之外,报道中曾提及张泉如今的薪资水平,他平均每天要回收3车废品、工作16个小时左右,月收入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收入可观。事实上,在这家目前约有150名废品回收员的公司,超70%都是年轻人。

  以往,不少人存在思维定式和刻板印象,习惯用传统的求职观和行业印象来衡量个体的职业选择。一个带着“海归”标签的人,若出现在高科技、金融等行业中,则被视为理所当然;而若出现在诸如废品回收等行业里,便会轻率地做出“学历贬值”“大材小用”等判断。其实,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求职者、创业者正在打破一些行业偏见,结合自身所学,用更开阔的视野来挖掘行业机遇,做出更多元化的职业选择。这也是海归就业观、创业观趋于成熟的表现——他们不再仅仅着眼于传统意义上那些“热门行业”,而是在寻找新的风口,努力打拼出另一番天地。

  当绿色环保的观念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与其相关的、更具成长性的产业机会也必将越来越多,行业发展势头今非昔比。对于个人而言,这不仅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更是一场知识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展示,是为海归提供的更大的展示才能的舞台。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