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作文大赛为何能成为敛财捷径

2021年03月30日08: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有家长反映,孩子参加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多个“渠道商”承诺,花一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北京市赛区一、二等奖,帮助“小升初”加分。2019年12月法院作出明确判决,教育部不予审核通过,但现在这项大赛仍在堂而皇之举办,甚至愈演愈烈,近来又推出包括编程、英语在内更多以“叶圣陶”命名的赛事。

  一项山寨赛事,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风生水起;山寨赛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忽悠和欺骗,通过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将没有含金量的奖状、奖杯、奖牌和证书包装成为升学的“敲门砖”。围绕着山寨赛事,形形色色的“渠道商”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些被升学焦虑裹挟的家长们,成为他们眼中“待宰的羔羊”。

  现代社会,大家都是上了好幼儿园想上好小学,上了好小学又想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又想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又想找好工作……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谱,不少家长患上了“学业焦虑症”,“小升初”更是家长们心心念念的大事。

  商家既把握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也洞察了家长们的“囚徒困境”。有些家长上当受骗是因为“不知内情”,为何有的家长“明知山寨也参赛”?山寨赛事究竟能否给孩子加分,家长心里并没有底,他们最担心的情况其实是“别人家孩子有,我家孩子没有”。为了避免陷入“囚徒困境”,有些家长宁可“花钱买心安”。

  不论是“凡赛皆获奖”,还是“万元可保省级奖”,抑或全是国内选手参赛的山寨国际比赛,山寨赛事低成本炮制了一个又一个的奖项,高价销售出去。这样的一本万利,显然成为一种捷径。当教育焦虑逐渐升温,当“囚徒困境”难以打破,山寨赛事就会找到生存空间。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儿童中心主义”让孩子们得到了万千宠爱;孩子们的身上,承载着家长们“争上游”的希冀。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甘于孩子的平庸与平凡,总是渴望自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强一些。山寨赛事迎合了这些家长炫耀和攀比的需要,成为他们进行显摆的工具,成为一种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手段。用山寨奖项来“贴金”和装点门面,说轻一点是自欺欺人,说重一点是被收割了“智商税”。

  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万元可保省级奖”用于“小升初”,山寨赛事不过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避免被山寨赛事钻了空子,除了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之外,还离不开家长精神世界的强大——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有理性、成熟的心态,家长们面对山寨赛事才会更加淡定从容。(杨朝清)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