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出海应做好版权保护

2021年04月16日10:48

来源:人民日报

  1965年4月日本《儿童之友》杂志改编本

  2014年德国改编本

  1955年,儿童文学作家方轶群和画家严个凡共同创作了图画书《萝卜回来了》,讲述的是食物难寻的大雪天里小动物之间的互助故事:小白兔好不容易在雪地里找到两个萝卜,它心系朋友,主动将一个萝卜送去给小驴,萝卜在小驴、小羊、小鹿之间传递,最终又送回到小白兔家里。该作品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回环往复的故事结构,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少儿读者喜爱,又有严折西、陈永镇、速泰熙、唐云辉等画家先后为图画书作品重新绘图,原作还以儿童文学的形式不断再版,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

  鲜为人知的是,《萝卜回来了》在海外同样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早在1959年,法国弗拉马利翁出版社(Flammarion)就重新绘图并率先在海外出版了这部作品。此后,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纷纷采用类似方式重新出版该书。其中,很多国家都有不只一个版本存世,不同版本之间又相互借鉴,将版权输出到他国,形成了纷繁的传播现象。这种改编热潮一直持续到现在,2014年,德国冯·吕珀出版社(von Loeper Literaturverlag)又再次绘图出版了这个故事。

  因此,《萝卜回来了》以其被翻改、转译、出版和被阅读的次数之多,在中国童书发展史上堪称现象级的作品。当我们回顾这部经典童书走出国门的历程,有很多经验值得汲取和借鉴。

  首先是童书的海外传播离不开密切而深入的文化交流。1951年起,中国应民主德国之邀,开始参加该国举办的莱比锡博览会。参展展品最初以工业制品为主,至1953年,图书也加入其中。当时的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哲人曾专门致信周恩来总理,认为中国在莱比锡博览会上应加强对民主德国的友好宣传和图书出版展览,因为民主德国已一再邀请中方派图书商店参展。而《萝卜回来了》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在1956年的莱比锡博览会上与欧洲读者见面,为其走出国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事实上,莱比锡博览会的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吸引了来自西欧出版界的进步人士,各国出版人在博览会上目睹了来自新中国的图画书作品。

  其次是注重作品的IP转化。IP改编热潮催生出“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的完整产业链,带来了对周边产品的重视与开发。《萝卜回来了》作为一部儿童图画书,实际是较早实现IP转化的例证。1959年,它就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动画电影,新中国早期动画领域的杰出人才如包蕾、王树忱、李翔、段晓萱、刘巨德等均投入该片的摄制。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受众,还在1960年走出国门,获得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动画片荣誉奖。《萝卜回来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实现了IP转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品牌效应,吸引各国画家将其移植改编为具有本国风土人情的童话故事。

  再次是创作主旨符合人类共同的情感诉求。《萝卜回来了》以小动物之间的友善互助为主题,虽然各国改编本在动物形象和具体情节方面略有更易,但都遵循着4个小动物传递萝卜的骨干情节,而助人为乐和与人分享的故事主题就蕴含在这一情节当中。心系他人的友善品格和亲密的伙伴关系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诉求,这也成为该书在世界范围内被不断改编的重要因素。

  这三条经验在当下的图画书海外传播实践中同样适用,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萝卜回来了》在海外所形成的传播效果并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版权输出,而是以重新绘图为主要方式的改编行为。在这种改编行为中,原创故事作者方轶群的文字版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法国格尔达·穆勒绘图版和日本村山知义绘图版甚至还再度“输出”到中国,形成了引进本国原创故事的特殊现象。这使我们在为《萝卜回来了》广泛传播感到欣喜的同时,更需清醒地意识到,童书出海过程中应该提高版权意识,做好本国作品的版权保护,用好法律。

  事实上,像《萝卜回来了》这样的作品并非孤证,在原创童书作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当下,我们更应该信心满满地去推进原创童书海外传播,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专业的态度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作者系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