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招学硕是大势所趋 用人观念在与时俱进

2021年05月20日09:56

来源:光明日报

  最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通知,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引发诸多关注和讨论。

  事实上,停招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远不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去年该校软件学院就宣布,从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生。此前,包括北京大学国发院、四川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部分专业都停止了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工作,或者仅保留专业学位招生,或者增扩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

  为何学术学位硕士在名校中缩减?这是大势所趋。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我国高等教育业已进入普及化时代,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到2020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达到120万大关,这个数据与上个世纪末高考扩招前本科招生数量相当。而且,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当前,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含金量在下降,博士越来越成为高层次研究人员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明确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更倾向于提升职业能力、强调职业素养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

  去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后,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根据教育部的规划,2020—2025年专硕的招生人数要达到所有研究生招生人数的2/3。而且,从2017年开始,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就已经高于学术硕士。

  从现实来看,考研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就已经近400万,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考研目的并非志在学术,而是为了提升学历,从而获得就业优势。所以,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提高专业型硕士比例,注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更契合实际。这种改革既对接了学生的考研需求,也对接了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可以说,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既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使研究生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

  当然,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不仅需要从研究生教育方面推进内涵建设,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这种配套不仅包括高校教育教学、教育评价体系、奖助贷政策的配套,也包括社会用人观念改变。比如,专业学位硕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只是学习方式不同,但是一些地方以及用人单位不了解二者的区别,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区别对待。很多企业在招聘中就明确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形成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

  如果一边是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试、培养、毕业方面执行同一标准,另一边又存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乃至专业型研究生的就业歧视,那么缩招学硕、扩招专硕的调整效果就无法真正显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要优化,社会的用人观念也要更新。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平等就业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改革才能更顺畅。(作者:杨三喜,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