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南高考·作文点评】郑州中学名师:树立理想信念,培根铸魂育人

2021年06月07日19:0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佳) 6月7日上午,2021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有哪些特点?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大河网记者特邀郑州中学名师对高考作文进行点评。

【名师】

郑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胡保书

【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

一、树立理想,坚定文化自信,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2021年语文全国乙卷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高考语文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试题设计紧密联系当代青年与社会实际,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对引导中学语文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青年学生可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2021年高考乙卷作文题,学生可从西汉大辞赋家、思想家杨雄谈如何追求理想的“弓矢的”比喻中得到智慧启示,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该比喻诠释了实现理想涉及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读后让人心领神会。

二、材料立意与行文,能够考查出学生思维的思辨力与严谨性

1.要阐述透彻“义”这个“目标”的内涵。

“义”这个目标,不是狭隘自私的个人小义,而应该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国家大义,是“青年品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的民族大义,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之大义。要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祖国。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

2.要阐明如何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做到“弓强矢正”。

加强自身修养,要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懂得宽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懂得俭省,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懂得积善,如刘备,无以恶小而为之,无以善小而不为。”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反思自我,“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如此制成的弓方是把强弓,“矢”的方向不偏。

3.要理清“弓矢的”三者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全国乙卷作文材料以扬雄“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几种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杨雄在此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考生要论述透彻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论述透彻,表达清晰。如以“义行合一,理想可期”为题,将关系清晰表达出来。

4.吃透任务,完成指令。

试题材料先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体现在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任务中的“当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需要考生认真审题,避免写作偏差。

三、抓住关键,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题目不难,但写好不易,作文想得高分需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作文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同时,字体工整干净的前提下,扮靓标题也是增分项。譬如“修身矫志又立‘义’,自是当代好青年”、“逐梦当如射箭,吾辈不负时代”等等。

编辑:王佳  审核 :许会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