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 教师的教学表现走向本真

2021年06月28日07:48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魏同玉 徐文彬 缪菲菲

  原标题:教师的教学表现如何走向本真

  从广义层面看,课堂其实是一个舞台,而课堂教学则是一个演出活动,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与学生的表现其实就存在于课堂之中,大家都需要在这个“舞台”上表现,而且要把可见的、最好的一面表现给观众和评委看,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和称赞。这种表现本身就是教学中的一种存在形态,是正常的。但是,当过于追求教学中的表现,视表现为表演,过于看重借助课堂这个舞台好好表现自己以获得各种荣誉之时,这种表现就走向了故意显露、作秀,甚至是伪装与欺骗的极端。表面上看,教师在这种教学表现中扮演了导演与演员的角色,实际上已被其束缚。这种被规训的教学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

  讲台上被规训的教学表现

  讲台上被规训的教学表现包括如下4个方面。

  自主性迷失的教学表现

  在过度的教学表现中,表面上看,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师不仅是导演还是演员,但教师的表现好不好,往往是由台下的评判者决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想方设法、过度地将精力投入到对评判者喜好的猜度之中,按照他们的标准设计自己的教学,淡化甚至遗忘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教学的本真表现,其结果就是陷入被规训的境地。教师们在追求被认可和各种荣誉的过程中忙于各种表现,疏于自我反思,淡化了自己的教学专业自主性,取而代之的是各评判者的标准。若教师的教学游走于评判者的各种标准中,竭力向评判者表现自己的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忘却了教学的自主性,丢弃了教学自主权。

  外在化的教学表现

  在教学表现中,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展现的都是故意让他人看的,我们就不得不反思这种表现逻辑,因为教师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被看到做什么,比实际上做了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他人可见的知识与技能就是他们要表现的重点,其结果是那些追求形式新颖、善于表现的教师得到了认可,而那些扎扎实实、默默无闻的教师被忽视了。这就进一步促使大量教师刻意地去“包装”自己的教学,而那些诸如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不可见的东西则被忽视了。竭力表现外在、漠视内在,会使教学“成为由各种光鲜亮丽的浮标组装而成的空心躯体”。

  失真的教学表现

  一方面,教师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搬到课堂这一公共舞台上,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整个教学过程如同剧场中的小品一般,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在什么时间教什么内容,需要哪些学生配合,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不出差错的表现就是最安全的、最好的表现”。试想,如果教学表现刻意规避课堂中随时可能生成的东西,视教学为小品、话剧等表演活动,那么,这种教学表现的真实性必然被消减。教师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过度地将精力投入到对教学的“包装”中,是真是假不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这种表现的逻辑,使教师的教学表现游走于真与假的边缘,教学中的虚假、伪装也就成了常态。这样的表现逻辑,不仅使教师自身陷入被表现所规训的旋涡,更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热爱被消磨的教学表现

  柏拉图从人与活动的关系出发,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纯粹热爱而不考虑活动结果的活动;二是既热爱又在意活动结果的活动;三是只考虑结果的活动。过度的教学表现就是一种倾向于纯粹考虑结果的活动。在这里,不是说完全不能考虑功利化的结果,而是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在教学表现中始终有一种热爱的态度,这是教学活动保持生命力的存在之基,也是作为教师的存在之根,否则,当外在目的支配了整个教学活动时,教学表现就完全变成了谋生的手段,对教学、学生的热爱也就逐渐被消磨掉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处于拔根状态。

  教学表现如何守“真”创新

  对教师教学过度表现问题的揭示,目的不在于批判,而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理性地进行反思,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表现走向本真状态。从人性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学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功利化的色彩,但需要坚守基本的底线。本真的教学表现应该是一种自主的、由内而外的、真实的呈现,应该是带着一份比较纯真的热爱的态度展开的行动。

  为使教学表现走向本真,需要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坚守教学自主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追求各种表现,被表现所束缚而没有了自主,那么高悬于教学中的各种理想都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坚守教学自主是教师走向本真表现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此,一方面,评议者要尊重、信任教师,给予他们自由展现自己真实教学水平的空间和表达自我需求的机会。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对教学需要葆有最基本的热爱和崇敬之心,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自主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自主空间,强化教学自主责任意识。

  增强教学自信

  自信在教师教学自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必备品质之一。教学自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对自己的教学所作出的一种肯定性评价,它表征着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对自我的认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过度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自信,他们试图通过寻求他人的认可以隐藏或遮盖内心的不自信。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不怕失败的担当意识和能力,在积极尝试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此外,增强教学自信也不是无底线的,需要防止自傲、自负和自满等不良倾向的产生。

  追求教学自新

  自新是教师教学走向本真表现的保障。试想,如果教师墨守成规、信奉权威、满足现状,将很难适应教学变革的需要,更不用谈教学创新了。当然,自新绝不仅仅是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也不是鼓励教师“包装”自己的教学,而是出于对教学和对学生的热爱,本着如何将教学搞好、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创新。进行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在反观自身的同时,拓宽视野,充实理论知识,增强专业判断力,亦需要淡化功利心态。

  总之,教师教学在超越表现逻辑的规训而走向本真表现的过程中,教学自主是前提,教学自信是动力,教学自新是条件和保障,自主和自信协同促进教师教学的自新。反过来看,教学上的自新也会促进教师教学自主能力的提升和自信品质的增强。当然,促进教师教学走向本真表现,还需要制度的引导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作者:魏同玉 徐文彬 缪菲菲,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