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首批教育世家认定结果的通知,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家庭被认定为教育世家。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经各地各校遴选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评议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综合考虑推荐对象的思想政治、师德表现和工作实绩,推荐家庭的传承性、典型性、示范性,突出坚守教学一线和接力奉献精神,最终审核认定55个家庭为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校长杨雪梅家庭榜上有名。
杨雪梅校长出生于教育世家。曾祖父杨庆肇,在清末兴办学堂,启迪民智,首开先河;祖父杨景梨,在国家动荡之秋,坚持救亡图存、教育先行,二十年两次兴学;父亲杨钟瑶和母亲胡大白,继承祖志,夫妻同心,艰苦创业,创办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发展之路。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杨雪梅从小就树立了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和弟弟杨保成继往开来、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杨雪梅校长一家四代胸怀“国之大者”,恪守家风、奋发图强,不仅自身博学多才,而且兴教报国、办学为民,四代人从教初心不改,良好家风薪火相传,树立了教育世家、四代办学的典范。
相关链接:杨雪梅曾祖父杨庆肇,在清末兴办学堂,启迪民智,首开先河。1908年,杨庆肇与同伴一起,经多方筹资,在滑县农村建起一所新式学堂,取名“县立农业学校”,举办了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名为“乙种农校蚕科”,后更名为高级小学,为滑县二小之前身。这是自废科举后,在县内农村建起来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学校首开先例,于民国元年自北京汇文学堂聘来两位教师向学生教授英文课,为将来愿意出国深造的学生开辟了一条通道,并教导学生读书要有益于天下,学习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学校举办后声名鹊起,周围数县学子来校学习。该校人才辈出,受大学教育30余人,受中学教育者百余人。这些人学有所成,在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祖父杨景梨,在国家动荡之秋,坚持救亡图存、教育先行,二十年两次兴学。1930年,他来到滑县,接任滑县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校长。当时滑县集镇、乡村成立不少小学校,师资匮乏,成立初级师范培训师资为当务之急。他四处奔走,征得各方知名人士支持,于1931年在师范学校校内开设塾师培训班一所,又添设宿舍、厨房20余间,后又扩充女子师范一班。杨景梨从1930年至1937年先后任滑县教育局长、师范学校校长等职。在此七、八年间,滑县教育界人事频繁更易,但是杨景梨从未离开滑县。1943年新春,杨景梨发起义务办学的倡议,几经筹措于1944年春学校成立,定名为“正气中学”。入校学生,多来自邻邦数县,一段时期校名曾称之为“滑县联中”。1944年,原来的“滑县联中”定名为“河南省立豫北联合中学”。1945年春节过后,河南省立豫北联中正式成立,杨景梨任校长,并亲自教授英语课,因为战乱,豫北联中数次迁址,所到之处,播种育苗,惠及当地。解放后与长垣中学合并,迁至道口南堤上,并与当地学校合并,即后来的滑县第一高级中学。1949年全国解放后,杨景梨经时任河南省副省长贾心斋推荐,被派到聊城师范教书,教授教育学,一直到1958年病逝,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 祖母高紫珊,山东菏泽县人,1931年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一生从事小学教育,也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父亲杨钟瑶,黄河科技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61年到郑州第十三中学任教,结识胡大白并于1968年结为夫妇;1975年调到郑州市科委工作,攻克多项科研技术项目;1978年调入郑州大学物理系;1980年被聘为郑州大学物理系首批工程师。1984年10月,杨钟瑶同志与夫人胡大白本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白手起家,在办学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创办了黄河科技学院。2005年9月1日,积劳成疾因病逝世,终生奉献给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母亲胡大白,是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1984年,因公重度烧伤的胡大白拿出仅有的30元钱创办“郑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点燃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燎原之火。从筚路蓝缕到春华秋实,从辅导班发轫到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从没有围墙的大学到建有10个二级学院(部)3万余名在校生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从教育部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与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用37年的执着追求,书写了一部充满奋斗与奉献、光荣与梦想的历史,树起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史上一面鲜红的旗帜。 杨雪梅,黄河科技学院校长,北京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会长,河南省教育人才学会会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从事民办高校管理工作与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出版专著7部,主编著作(丛书)等10余部(套),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她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涌现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人物、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等称号。她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校就业50强”“全国首批高校双创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民政部“全国首批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科技部“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团中央“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人社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学校连续四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和《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民办高校第一名。 弟弟杨保成,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弗吉尼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郑州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常务委员,兼任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院校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院士专家促进会常务理事。他发起成立“高等教育信息化2.0建设改革创新联盟”,为加快推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教育教学水平做出了贡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发明专利4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