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汛备汛工作落到实处——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教授刘文锴

2022年06月16日12:33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防汛工作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趋势明显,多灾并发特征突出。2022年降雨天气不仅来得早、而且来得强,近期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汛期,随着“七下八上”主汛期的临近,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责任重大。

  “我们必须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扎实实把防汛备汛工作落到实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教授刘文锴说,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主动防范、统筹保障,掌握主动权、把好关键点,做好以下“九要”很有必要。

  一要加强防汛备汛知识宣传教育。全社会都要树牢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忧患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加强全社会防汛备汛意识和专业知识宣传教育,结合河南省的地理、气候等历史、自然和现实条件,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推动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等,全方位、多渠道向广大公众普及防汛备汛的基本知识,让人民群众了解防汛备汛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暴雨、洪涝、山体滑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范风险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能力,同时引导公众积极自愿参与到防汛备汛整体工作中来,营造全社会共同抵御洪涝灾害的良好氛围,为防汛备汛工作凝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力量。

  二要做好应急演练和自查自纠。“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都要立足实战,有针对性围绕模拟洪涝灾害来临时的各种场景,周密组织开展防汛备汛、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等多层次、全方位、实战化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各环节操作流程的熟练性、规范性和各参战单位配合衔接的协同性、有效性,提高整个防灾救灾系统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深入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优化防汛备汛工作措施,确保所有环节严密细致、万无一失,持续增强防汛备汛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要防范山体滑坡和城建堆土风险。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柳溪工业园建筑渣土堆受纳场发生重大滑坡垮塌事故,造成73人死亡、4人失踪,33栋建筑物被损毁掩埋,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8.8亿余元。在汛期来临前,要加强山区滑坡风险地区和城市建设堆土等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巡查,采取相应的加固工程措施,在周边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提醒标识,拆除对防洪行洪有隐患的危险建筑物。要加强山体、城建堆土监管监测,发现可能出现的滑坡活动前兆或者异常现象,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一旦发生滑坡等重大险情,要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帮助群众撤离,并做好相应救援工作,并密切关注滑坡活动连续发生的风险。

  四要疏通各类防汛行洪通道设施。汛期来临前,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组织防汛力量对城乡河湖沟渠、下水通道、集水口、排水管网、排涝河渠等关键区域认真排查、清淤疏浚,及时清理违法占压河道的建筑物、植物、农作物、生活垃圾等任何影响正常行洪的各类障碍物,排除各类威胁防汛行洪通道的安全隐患,着力构建四通八达的行洪通道,同时要紧盯大江大河、水库山塘、病险水库、头顶库、淤地坝、尾矿库及山洪和泥石流易发地段等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河道和水库防洪安全,强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做好水库调度运用,确保洪水来临时,可以最快速度保障行洪泄洪畅通,最大限度减小城市内涝带来的灾害后果。

  五要提前储备充足的防汛备汛物资。全社会都应全力做好汛期安全防范物资装备筹备储备、更新补充工作。要根据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评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所需的工具及物资供应,建立快速有力的后勤物资保障机制和体系,提前储备充足的沙袋、水泵、铁锨、冲锋舟、照明工具、发电机、救生衣等物资和工具,并及时对所有参与工作的专业及非专业志愿人员组织使用相关设备工具的培训,确保熟练使用,在危险来临时,第一时间保障人员救援,保障电力、网络设施进行排水及抢修等工作顺利进行。

  六要重点做好地下空间防范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公共建筑、交通运输等地下工程设施越来越多,各类地下空间的防洪排涝,越来越成为防汛备汛整体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城市隧道涵洞通行频率较高,在极端天气发生城区内涝时,道路雨水汇集涌入隧道涵洞,往往积水最早、积水最深,不仅严重影响正常交通且极易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和灾难。在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故中,郑州地铁5号线和京广快速路隧道因应对不力,导致了重大人员伤亡。为此,针对城市隧道、地下商场、停车场、人行通道、轨道交通等地下空间的防汛救灾,要根据城市历史降雨量和实际防洪需要,提高隧道涵洞等地下工程防水排水设计标准,强化风险防范评估,及时做好防水排涝;要压实管理责任,逐个建立信息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加强值班备勤和防涝管控;要认真摸排检查地下配电、供水、通信等各类重点设施,加强建设和维护,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及时实施迁移改造;要结合“智慧水利”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地下空间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大力创新、推广防洪新技术和新产品,全方位提升地下空间防汛预警防范水平。

  七要防范低洼区域积水内涝风险。汛前应全面分类评估城市、农村地区各种低洼易涝区域风险,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和警示宣传相结合的手段,疏通各类下水管道,准备水泵等专业抽排水设备,提高低洼处抽排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要提高雷电大风天气警惕意识。根据气象预报预警、雨势汛情和工程主体渗漏安全情况,加强与气象、交通、公安、应急、急救等部门联系联动,及时采取正常运营、限制运营、中断运营、疏散撤离、关闭防淹门、启动排涝设施、抢险救援等措施,及时引导群众在雷电大风天气前,提高避险意识,关闭门窗、电器电源,不在树、杆下躲雨,不在山顶、楼顶等高处逗留,不触摸墙上的避雷针等金属,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等情况。

  九要优化城市景观防洪排涝功能。不少景观为了控制蓄水量,进行了防渗漏处理,致使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下降。要高度重视城市景观的防洪排涝能力建设,优化景观防洪排涝功能,使之成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遵循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尽可能减少人为影响;要将河湖、绿地景观作为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城、景生命共同体意识,增强景观对雨水的渗、滞、蓄、净、排等功能,从而实现在降雨时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的作用,提高城市内涝治理能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