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随迁子女入学门槛

2024年01月05日07:12

来源:经济日报

  李 丹

  据报道,2023年浙江义乌通过民转公大幅提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大大缓解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增强了这一群体的获得感。

  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意见,要求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向城市迁移,保障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以往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经济实力和教育意愿都明显提升,普遍希望子女公平享有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已成为各地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切实精简入学证明材料、优化时限要求,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2023年秋季入学出现“小学入学高峰”的前提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要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将保障随迁子女享受公办学校教育作为民生重点来抓,取得了良好效果。

  浙江省将提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列为2023年的民生实事工程。温州市对暂未取得有效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将条件放宽至“以居住等级和劳动服务为前提”,年限可不作具体要求。上海市开展招生入学“一网通办”,推广使用“电子证照”,优化来沪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入学工作流程,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湖北省也提出坚持“零门槛”保障随迁子女入学。这些做法值得肯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个别地方将献血、捐款等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任务与入学名额挂钩,让好政策变了味,不仅严重侵害了义务教育公平原则,也让新市民寒心。各地应从进一步扩大存量出发,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扩大优质学位供给,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更多新市民随迁子女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