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开先河 笃行不怠赢未来——黄河科技学院40年发展回眸之一

2024年05月24日10:38

来源:大河网

从郑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到中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黄河科技学院1984年建校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创业、滚动发展,改革创新、勇立潮头,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敢为天下先,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各方面人才奇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欠发达,教育相对落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足2%。人民群众渴望求学,离退休干部希望发挥余热,高校教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何把求学者、办学者、教学者三股力量凝结起来,整合资源为社会服务,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声。

1984年,因公重度烧伤、在病榻上躺了三年的胡大白,与丈夫杨钟瑶先生审时度势,以敏锐的眼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办“郑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确立“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提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学理念,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以质兴教。1985年4月,第一期学员自学考试成绩平均合格率达87%,优异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赞誉。仅用2年多时间,学校就发展成为万人规模的成人教育基地,被誉为“全国自学考试的一面红旗”。

“大浪推着我前进”,是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的深切感言。在当时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大学还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她审时度势,于1988年率先提出“创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的战略目标,这是“民办高校从自考班转型学历教育高校”的大学梦,从此,“敢为天下先”成为学校勇往直前的最强音,成为学校发展奋进的战斗号角!

1989年,在学校创办五周年之际,凝练了“清醒敏锐的开拓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黄科大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这些年来,学校师生员工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打细算,节约出每一分资金,用于征地、建房、引进师资、改善办学条件,办学节余全部花在了刀刃上。矢志不渝,众志成城,1994年2月5日,学校成为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批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专科高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批准专科之后,胡大白并没有满足,提出了“打硬仗、上台阶、创特色、争名牌”的更高目标。“上台阶”,就是要办“民办本科大学”,而在当时,本科教育是民办教育的“禁区”,《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设置条件是针对民办专科的,要想专升本,就要以实践发展成果为民办高校闯出一条路。

1995年,胡大白在学校教师和干部大会上提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办学方针。学校一面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教育部针对公办高校设置标准制定的)中普通本科高校建设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一面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升本的诉求,呼吁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有关政策进行调整。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方针,提出符合条件可办一些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0年3月,学校成为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开创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学校有4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校舍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在校生3万多人;自建两家附属医院,建有各科类实验室136个,实验分室428个,校外实训基地252个。

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称“震惊、震撼”。201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赞誉“情怀大、格局大、手笔大、作为大”。2021年,胡大白家庭入选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

40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恪守立德树人的使命,牢记“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坚定“育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治校方略,创造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心怀家国情,建立“共建共享、校地协同”的民办高校社会服务模式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责使命所在。黄河科技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己任,立足河南,辐射中原,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厚植创新精神、弘扬创新文化、汇聚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为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人才优势,推动成果转化。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筑巢引凤”构建人才高地 ,“聚才引智”打造创新磁场,汇聚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河南优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获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9项,获政府产业化引导扶持资金1800万元;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和教学“双转化”,16个研发中心全部孵化了企业,为全国100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超70万次。

建设高端智库,做好决策服务。学校建立了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等新型智库20余个。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河南新经济研究院,与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共建河南省数字乡村创新中心。学校的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受省发展改革委委托,承担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第三方评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获批河南省高校首批品牌智库、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新型高校品牌智库建设单位;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获批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学校智库连续出版《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等,开创了全国省级双创蓝皮书和民办教育蓝皮书的先河;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研究成果多次得到省领导批示。学校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成为会长单位;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成为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

免费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学校自筹经费建成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智慧逐梦体验馆,面向全社会免费接待2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科技和场馆等优势,大力开展科普活动,网络科普受益者近400万人次。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暨实验作品大赛、河南省科普科幻作品大赛、河南省科普微视频大赛等科普赛事中取得多项大奖,充分发挥了民办高校在科普教育阵地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基地”和“河南省网络安全教育基地”,荣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副主席单位。多名教师荣获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郑州市科普专家等称号。

坚持资源共享,倾情服务社会。多次主办承办两届中国(河南)新药研发交流与技术转移对接会、2016年中国创客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创客大赛等高规格活动。依托获批的全国首批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举办下岗工人、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等各类培训3万余人次;积极组织师生连续多年承担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表演,多次参加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展演等,为中原文化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四十年励精图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四十年春华秋实,创造了辉煌业绩;四十年薪火相传,积蓄了发展后劲。勇于改革创新的黄科大人,正锚定以高质量为导向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秦佳佳)

编辑:林辉  审核 :阎乃川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