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高考季”营造昂扬向上的氛围

2024年06月13日09:3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孔德淇

  近日,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学子们微笑着奔跑出考点,数年压力一朝卸。考场外,有关高考的相关新闻却热度不减,频频登上热搜。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一些不良导向。例如,有媒体聚焦分数本身,以“47年来高考裸分最高考生”等为噱头,有变相炒作高考成绩借机收割流量之嫌。

  不可否认,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人生新阶段。过去47年间,无数人通过高考的阶梯改变命运。但榜上无名并不等于脚下无路。若把人生比喻为一场万米长跑,那么高考只是第一个百米终点,接下来的路仍很漫漫,绝不意味着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媒体在舆论引导和价值观塑造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应提醒考生将高考看成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和检测,而非“一考定终身”的“终极一战”。

  事实上,人生能否取得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当下,即使顺利考入理想大学,学子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相比之下,媒体与其用目光追逐那些所谓的“高考赢家”,对一朝“金榜题名”者挥斥笔墨,不如多呼吁学子们理性看待高考结果,以更广阔的视野合理规划未来,为自己的人生旅程做好充分准备。毕竟,人生是旷野,不是单一的轨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价值实现的渠道正愈发多元。保持奋勇向前的状态,才能迎接无限的可能。

  梳理近几天有关高考的热点还能够发现,高考后考生最想做什么,是普遍关注的话题。对于踏出考场的年轻人,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如何去迎接自己新的人生阶段,学会从自律中获得自由、在自主中对人生负责,成了“后高考时代”的重要课题。

  显然,不管是“打工为父母减轻负担”,还是“想赚钱给爸爸过一个生日”,考生这些朴素纯粹的愿望都值得被关注和支持。还有很多考生,开始盘算去考个驾照、学个乐器、看看闲书、组队打球,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在这个不一样的暑假,策划、思考、实践、放松,用心享受自由支配的时间、成长的喜悦,充分释放自主性、创造性,无疑值得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在经历了长时间备考后,很多考生考后可能会出现强烈的补偿心理,想要狂吃、狂玩、狂睡,甚至天天熬夜打游戏,容易把放松变成放纵。对于不少准大学生来说,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熟稔于各种考卷习题,却对诗和远方、世情与社会倍感生疏,让其自主支配时间、构想暑假计划,或许并不容易,需要科学引导。

  此时,媒体可因势利导,指引考生调整好作息和心态,适度安排娱乐时间,丰富日常活动内容,如将听音乐、做运动、玩游戏、看书、预习大学课程等结合,防止过度“撒欢”,给精神世界找一个“诗意的栖居”,避免意义感与目标感缺失的“空心病”。

  除此之外,随着高考暂告一段落,一些考生因长时间缺乏锻炼而免疫力下降,精神状态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放松,加上成绩公布前忐忑不安、忧虑重重,可能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不适。这时候,媒体需要做的是提供有效信息,帮助家长学会观察孩子的生活起居状态和身体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同时提醒考生及时补充睡眠和营养,不让高考后的不良状态影响身心健康。

  高考虽然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人生的大考,不止高考。对考生而言,高考的磨砺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调整好身心状态,方能更加从容地奔赴未来,让生命更炽热地绽放。对媒体而言,陪伴考生走好这段路程是一种责任和价值的体现。媒体应以有价值的报道引导考生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以有益方式放松、成长,让上一阶段的句号画得更加圆满,更好地开启下一段的精彩旅程。

  (作者系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