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学业压力: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

2024年06月15日10: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实习下班后,上两小时英语课,吃完晚饭准备比赛的路演材料,完成临时工作任务,临睡前反复回忆一天的计划表,入睡已将近凌晨两点。这是3个月以来,社会学专业大三学生朱进的日常。

  保研夏令营将至,朱进平时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每天给自己上好“发条”,保证所有事情都如常运转,屡次拒绝朋友的邀约,放弃节假日和家人团聚,希望能为保研增加一份筹码。周围朋友都说他自律,只有朱进自己知道,那些“破防”时刻都藏在无人知晓的社交账号里。“如果我没有完成计划,就会有一种巨大的愧疚感,有时候哪怕都完成了,也会没来由地心慌、焦虑,担心自己没有研究生可读,我是一个丝毫没有‘松弛感’的人。”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学习动力和兴趣下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

  日前,在南京审计大学举办的“12355爱‘心’百校行”首站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社团指导教师任露主持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研讨”环节中《如何在学业压力中保持松弛感》的圆桌讨论。

  她在研讨中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可以归结为三点:专科学生对于毕业后是否要专升本等未来考量压力较大;高水平大学学生对于课程压力较大,课程比较密集且难度较高;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升学压力普遍较大。

  面对与日俱增的学业压力,大学生应该如何保持“松弛感”?在未来规划上,又该如何作出人生选择?

  “‘松弛感’不是内卷也不是躺平,是一种有自己的内心尺度,有自己的人生方向,朝着目标徐徐前行的笃定与淡然,是情绪稳定与悦纳自己。”任露建议,缓解学业压力,要寻找并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任露认识一位申请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硕博连读的学生,这个学生在申请的过程中一点也不焦虑,“这源于她对自己的目标十分明确,她要学习认知神经科学,在这条路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只是时间问题,已经在路上了就没什么好焦虑的。”任露说,当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方向,就不会特别计较一时的得失,不会在盲目比较中迷失自我。

  任露还曾开导过一个纠结是否转专业的学生。该生学习心理学专业,因为喜爱想转到新闻专业,但又担心新闻专业课程难、竞争压力大。由于和班里人相处很好,且学院环境温暖,她不想离开这样的环境。来来回回地纠结,学生变得非常焦虑。当任露询问她的人生规划,学生回答说想当一名优秀的记者,当被问到“转新闻还是留在心理学更能实现你的人生理想”时,学生豁然开朗。

  “很多的压力来自诸多选项的不确定。是考研还是出国?是专升本还是直接工作?学生在选项之间游移不定,患得患失。”任露说,其实决策往往不能两全其美,决策意味着放弃,你需要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放弃其余的,即“跨越目标看选项”。

  “心理学认为,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之间,有中介调节系统,是认知、生理调节、社会支持。”任露建议大家首先从压力源入手,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把焦虑分解成每天努力的一小步,当你感受自己在一步步接近目标,会变得更加坦然。

  很多压力来源于不合理认知,比如“这次考试失败我就完蛋了”“不考上研究生我这辈子就没意义了”等。“找到这些不合理认知并纠正也有利于缓解压力。”任露说。

  “大家在压力大时,也可以试着进行生理放松,如呼吸调节法、肌肉放松法、冥想、体育运动等,生理基础提高会增加我们的抗压能力,减轻压力反应。”任露同时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如老师、朋友、心理咨询、心理热线等,“倾诉有助于排解压抑的情绪,社会支持的增强也有利于减轻压力焦虑反应”。

  (应受访者要求,朱进为化名)

  实习生 李欣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