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全服务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厚植育人沃土 加快跨越发展

2024年06月19日10:4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全国首颗内陆水遥感卫星“华水一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情系水利 自强不息”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图书馆。

校园风光。

  □石琪 田卫宾

  提起华水,有人会想到培养连续三任水利部部长和《三体》作者刘慈欣、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有人会想到全国首颗内陆水遥感卫星“华水一号”在此诞生,为我国智慧水利建设安上“天眼”;有人会想到学校图书馆里的“宝地”——全国高校唯一的沉浸体验式“水文化馆”,带我们生动感受中华水利五千多年来的辉煌历史……

  从1951年到2024年,从创建于北京到扎根中原大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73年发展之路,凝聚着华水的拼搏与奋进、改革与创新、梦想与责任。

  在追求卓越中积淀实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情系水利、自强不息”,以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筚路蓝缕,矢志不渝,已建成为水利特色鲜明,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透过5个关键词,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华水日益强劲的办学实力、全力绘就的高质量发展亮丽答卷。

  特色办学。学校现有6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类别、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2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工程学科、环境/生态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名师荟萃。打造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2600余名教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8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3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科研攀高。学校设有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59个,黄河研究院、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等专门研究机构185个,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等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2个。入选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荣获全球水文科学界最高学术成就奖——国际水文科学奖Volker奖章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

  融志山河。学校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水利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赢得广泛赞誉。依托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河南河长学院等,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0余万人;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河南省“四水同治”“五水综改”等工作,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7大领域开展关键问题研究和新型智库建设;发射全国首颗内陆水遥感卫星“华水一号”,为我国智慧水利建设安上“天眼”;承担的“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

  硕果累累。学校是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成员牵头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在以生为本中成就人才

  “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华水毕业生何以赢得这么好的社会声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华水就业工作为何能走在前列?

  打铁必须自身硬,人才质量是关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围绕行业特色办学,紧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的目标,建立“平台+模块”的本科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深化“基础、实践、创新”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明确、信息全面、评价合理、过程严密”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通过招生和就业信息研究,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做好“招生、培养、就业”与“社会需求”联动机制建设,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入口旺、出口畅,培养过程作保障”的良性循环。

  全力托举优秀人才,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沃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力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破提升,为国家所需的未来科学家和战略科技人才做好储备。一方面,选拔有创新潜质、学术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在优势学科及专业设置“汪胡桢实验班”,培养“理论和实践技能扎实、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学科及专业领域优秀人才”,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研究生生源,同时还将遴选一批学院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工程,主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水利行业需求,进一步拓展拔尖人才培养的平台和空间。与此同时,进一步营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良好生态,围绕“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实践创新、国际开放”的基本思路,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探索完善更成熟、更高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华水模式和华水经验,引领带动学校人才培养向更高水平迈进。

  开拓就业渠道,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每年学校层面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600多场,举办线上线下大型双选会10余场。中电建集团、中交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以集团招聘的形式在学校开展校园招聘,学校主动邀请东南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人社部门组织实力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来校招聘。积极探索订单+联合培养、建立“人才工作站”等新模式,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公务员招录和特岗教师、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实现就业,学生就业面宽、选择性强、出路广、就业质量好。学生考研率逐年提高。

  在砥砺奋进中再谱华章

  步履不停,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抓住机遇,才能乘势而上跨越发展。

  我省“双一流”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始终把水利工程学科“双一流”创建作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最宝贵历史机遇,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为目标,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双一流”创建内涵和核心任务聚力攻坚,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深化学科协同发展,加速交叉融合创新。坚持筑高原起高峰,强化“水利+”学科协同发展格局,成立2个交叉学科研究院,以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新的增长点,持续深耕“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灾害监测与防控、智慧水利与智能调控”四个学科方向,建设“大水利”前沿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高地。

  瞄准关键指标发力,强化核心要素支撑。“大学者”引进培养取得明显成效: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国家杰青”刘俊国、李伟华,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秦四清等,实现了国家级人才引进零的突破。刘俊国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获全球水文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成就奖。“大成果”“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其中主持1项。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获批立项。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Science正刊同期发表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工程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学科ESI全球排名显著提升。

  今年是“双一流”创建极为关键的一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将围绕“一个目标”(创建一流学科),构建“两个体系”(构建以培养一流人才和产生一流学术成果为目标的创新体系),加强“三个建设”(高水准加强学科、人才、科技“一体两翼”建设,促进全链条融汇、全方位协同),实现“四个转变”(学科方向实现从传统的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向现代的生态水利与智慧水利转变,人才培养实现从应用型向学术型转变,人才引育实现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行业影响实现从国内知名向国际引领转变),坚持“五个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质量导向、贡献导向、创新导向),强化“六个支撑”(管理要素支撑、服务要素支撑、条件要素支撑、资金要素支撑、协同要素支撑、开放要素支撑),力争取得标志性重大突破和成果,不断为“双一流”创建赋能增势。

  “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双一流’创建和水利工程学科冲A是华水的核心目标,我们将朝着‘双一流’大学创建目标砥砺前行,奋力迈入跨越式转型发展新阶段,努力培养出更多水利水电行业的栋梁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新时代水利事业和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华水力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说。

学校招生网

招生办微信公众号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