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安
编者按:2022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提出“强化自我评估”。从此,如何开展自我评估成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重点关注的问题。自我评估有很多维度,对幼儿园来说,能凸显保教质量的核心因素就是课程。我们从区域、幼儿园、班级三个视角出发,聚焦保教质量自评中的“课程自评”,分别讨论区域如何为幼儿园课程自评提供支架、幼儿园怎样反思并完善园本课程、班级教师如何通过嵌入式评估改进班级课程,以期对幼教工作者有所启发。
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园所开始重视保教质量自评,也有许多一线教师意识到教学中需要聚焦观察和评价,但在实践中却找不到科学的方式方法。
南京市鹤琴幼儿园以嵌入式评估为理念,推进班级课程实践中的观察评价。嵌入式评估,就是将自评嵌入班级教学中。它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展的全过程渗透评估,同时结合评估结果改进教学。
评估幼儿发展需要
确立目标
为开展更适宜不同班级幼儿的课程,教师要对班内幼儿的发展水平心中有数。保教质量自评的目标之一,是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制订更适宜他们的课程计划。
聚焦课程目标,评价幼儿发展问题,让课程更适宜幼儿需要。以主题活动为例,同样是与蔬菜相关的主题,此前,教师制定的情感目标是“让幼儿萌发喜欢吃蔬菜的情感,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到了第二年,教师却发现,多数幼儿存在挑食偏食问题。在此情况下,“让幼儿萌发喜欢吃蔬菜的情感”这一目标似乎难以实现。对这届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让他们尽快喜欢上蔬菜,而是慢慢引导他们愿意尝试吃蔬菜。因此,基于对幼儿能力和需要的评价,活动的情感目标调整为“愿意尝试各种蔬菜,逐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结合过往课程,评价幼儿已有经验,让课程更能激发幼儿兴趣。虽然课程主题大体相同,但由于幼儿经验和兴趣不同,课程内容也要有所调整。在进行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时,有一条参考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小组合作、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究并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情感”。但这届幼儿在中班下学期进行“探秘生活的城市——南京”相关课程时,已积累了一些调查、探究经验。因此,如果仅仅将目标定位在探究本身,幼儿并没有提升,也不一定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将调查前的计划加入其中,基于调查计划和执行,基于探究中的体验和回顾,正是课程的提升之处。在对幼儿经验和兴趣作出评价后,新的主题目标变为“通过调查研究、小组合作、查阅资料、中外对比等方式探究和体验,并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情感”。
评估幼儿能力和兴趣
改进教学
基于课程目标,教师会在课程开展前计划相应的活动,以确保目标达成。但预设的活动并不一定能达成目标,并非所有预设目标都适宜幼儿。保教质量自评,要求教师在课程推进中,随着幼儿的表现,不间断地评估他们的发展程度,并调整计划,为后续生成活动提供基础。
评价幼儿能力和水平,调整教学重点。在中班进行“一园青菜成了精”戏剧主题时,某班教师原计划通过剧本、台词的编写,角色分工,合作表演等方式,促进幼儿社会、艺术、语言领域的发展。但在课程推进中,教师发现,虽然幼儿对绘本非常熟悉,但他们的叙述仅停留在重复绘本童谣上,不会自己创编台词,导致戏剧表演无法进行。面对幼儿的“不会”,教师开始反思。经过复盘和评价,教师发现,幼儿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表现。在不能完全理解绘本的情况下,在大多数幼儿还不能用完整句表达想法的基础上直接创编剧本和台词,对幼儿挑战太大。
因此,教师对课程计划作了调整,将幼儿欠缺的语言能力加入课程目标。首先,教师和幼儿梳理剧本,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变个人创编台词为集体共创台词,利用“儿童教儿童”的方式,为幼儿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再次,引导幼儿绘制个人台词卡,用符号记录台词,发展前书写能力;最后,通过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巩固台词,调整表演仪态、音量等。
评价幼儿兴趣,调整预设课程。在大班开展“再见,幼儿园”主题活动时,教师原计划带幼儿策划毕业系列活动,如毕业心愿、毕业旅行等。但在回忆3年生活,许下毕业心愿时,很多幼儿对3年中的诸多事件都印象深刻,想要再来一次。如果忽视幼儿兴趣,直接按计划进行,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可是将3年中所有高光时刻再来一次,是无法实现的。幼儿很快迁移了中班戏剧表演的经验,想到用表演的方式把一些好玩的事再来一遍。面对幼儿的兴趣,教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经过思考,教师发现,筹备毕业戏的过程与预设的毕业系列活动虽然形式不同,但对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有同样的价值,计划与执行、分工与合作、回忆和创造,这些都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在价值筛选后,教师认为,毕业戏可以作为课程目标中幼儿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发展的支持,可以和幼儿共构毕业戏相关课程。
评估幼儿发展变化
调整课程
班级保教质量自评,能帮助教师在课程推进中看到幼儿发展的证据,复盘支持策略的有效性,推进课程改进。
比对幼儿的变化,寻找印证幼儿发展的“证据”。如何寻找幼儿发展的“证据”?我们认为,可以基于课程目标进行。以主题课程为例,可以从主题目标的维度,梳理幼儿的发展,找到一些印证发展的证据。例如,对于认知类目标的评价,可以在游戏、日常谈话中,有意识地观察和倾听,以捕捉有用“证据”。对于技能类目标的评价,则更加直观,教师可比对幼儿在课程推进前后,运用不同方式方法的主动性、操作的熟练度,来评估目标是否达成。对于情感类目标的评价,则需要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词汇表达,或表现出的探索态度。当然,也可以在主题开展初期、中期、后期,询问幼儿同类问题,比对幼儿的情感是否发生变化。
反思课程设计,积累对幼儿年龄特点的再认识。系统地复盘,可以直观反映课程设计中的问题,促进教师进一步认识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按理说,小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车”结束后,幼儿应该对不同车辆都形成探索欲望。可教师发现,幼儿大多只痴迷于工程车和紧急救援车。基于此,教师开始重新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发现小班幼儿偏爱动手操作,喜爱想象游戏。“建筑工地”和“紧急救援”看似远离他们的生活,却贴近他们的游戏体验。基于评价,教师意识到,对于小班幼儿,在设计课程时,探究路径需要更方便操作、适合游戏。在课程推进中,也需要为幼儿提供更有操作性的材料,丰富幼儿的体验。
嵌入式保教质量自评,是在课程实施中评估,在评估中开展课程。它是一种反思性实践,要求教师不断借助评估,寻找幼儿发展的证据,不断思考幼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支持。在班级保教质量自评中,重要的不是评价方式,也不是评价结果,而是教师形成嵌入式评估的意识,并将评估结果作用于课程计划和实施中,提升课程质量,做到眼中有儿童、脑中有评价、心中有课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