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育梦想家∣胡大白: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2024年09月10日15:02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河网联合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以“致敬”为关键词,讲述民办教育创办人/掌舵人的故事。

作为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胡大白经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将黄河科技学院这所民办学校发展成为拥有在校生4万余人的现代化大学,创造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奇迹。

闯出一条中国民办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1981年底,胡大白受郑州大学委派,到外地讲学,因意外事故被严重烫伤,几度濒临死亡边缘。虽然学校按“享受工伤待遇”给她安置,但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使她不甘心让国家养一辈子,她要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做到残而不废。

1984年,河南省举办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率只有6%。出于关爱学生的本能,胡大白决心行动起来,办辅导班,帮助那些没有进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她的这个想法与出身教育世家的丈夫杨钟瑶一拍即合,他们倾其所有,克服困难,在1984年10月30日,黄河科技学院的前身——郑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诞生了。

1988年3月,经河南省教委批准,辅导班改名为郑州黄河科技大学。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0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成为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特色鲜明,引领中国民办高校创新发展

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就要为毕业生的就业着想。胡大白从社会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率先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口号,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的灵活机制,根据市场调查,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抢占发展先机。

从2003年开始,胡大白主持开展了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实训实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向着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最终形成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黄河科技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聚焦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过数字化全方位赋能,以内部治理和外部协同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构筑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生态体系。

2016年起,黄河科技学院以建设创新型大学为目标,以教育教学创新和教育管理创新为切入点,开启了数字化赋能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黄科院办学理念

黄河科技学院办学理念的培育过程,也是胡大白把自己的教育报国梦升华为全体黄科院人的共同梦想的过程。

办学之初,学校就明确提出“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办学过程中,又进一步提出“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的办学愿景。

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院精神,即“清醒敏锐的开拓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积极推动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作为国内民办高等教育界的“老大姐”,胡大白在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同时,始终关心全国民办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在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提出了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加大《民办教育促进法》执法检查力度、落实民办学校老师待遇问题的议案;还提出重视高校毕业生安置工作、加大对县乡两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缩小城乡差距的议案。

为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辉煌成就,2012年,胡大白提出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由黄河科技学院承担建馆任务。2014年5月26日,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开馆,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系统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的公益性民办博物馆。

一场意外的灾祸把胡大白逼上了一条艰苦卓绝却又充满传奇与精彩的人生轨道。39年来,她以伤残之躯承载教育报国之梦,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白手起家,开拓拼搏,顺势而为,抢占制高点,领导黄科院人创办一所现代化大学,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办大学的艰苦创业的科学发展之路。(王道勋)

编辑:林辉  审核 :陈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