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从许昌学院传来消息,该校校长郑直教授、化工与材料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许志红教授与何伟伟教授分别入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和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学院校长郑直教授成为该校首位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领域)榜单的学者,化工与材料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许志红教授与何伟伟教授两位学者入选化学领域2024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其中何伟伟教授也是连续五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据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遴选方法由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文献计量学专家和数据科学家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及其分析而制定,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且广泛影响的顶尖科研人才。入选该名单的科学家论文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同发表年份的前1%。今年的名单是根据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11年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来自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家机构的6636名科学家入选2024年度名单,中国内地165所高校共有1405人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以被引数、H指数、HM因子等6种综合指标,根据“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分为22个领域和174个细分子领域。力求为科学家长期科研表现提供一个衡量指标,以期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内地共有10687名科学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占4.92%。(王冉)
延伸阅读:
郑直,二级教授,中原学者,博士生导师(兼职)。现任许昌学院校长,许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副主委、许昌支社主委,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十批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材料学河南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微纳米结构与应用创新团队带头人。
主要从事化学及材料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7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化学材料领域顶尖杂志,H-index 51;研究工作被《Chemical Reviews》等学术期刊作专门评述,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完成教改省级重点项目2项,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子课题。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余件,其中第一发明人28件。研究成果“纳米表界面低温调控与光/电催化性能增强”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钧瓷釉微纳结构调控技术及应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本科类和研究生类各一项。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一种通过外加纳米材料在氧化气氛下烧制钧瓷的方法”成功转化,并获得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11次获得“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之星”等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省级特等奖和一二等奖,获得了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成就奖。
许志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英国巴斯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化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化学药物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享受许昌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科技专家库专家,首届许昌市优秀专家提名人选等。
主要致力于生物活性小分子荧光探针设计及性能研究,针对动植物等复杂生物体系的疾病标志物的实时、动态、原位、无损、精准检测,构筑性能优异的荧光探针,从而准确获取生理过程中生物活性分子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活性硫(Reactive Sulfur Species, ROS)和酶(Enzyme)等的浓度和时空分布信息,为了解一些重大疾病的致病机理,从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先后合成了80余种荧光探针,在Chem. Soc. Rev., Anal. Chem., Chem. Eng. J., J. Hazard. Mater., Sens. Actuators B: Chem.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总被引用次数2800多次,H因子31,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
何伟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兼化工与材料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社员、许昌市第八届政协常委,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十三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致力于纳米催化材料理性设计及生物效应研究,发现了贵金属纳米颗粒类酶催化活性,开发了系列具有多酶活性的纳米材料,构建基于纳米酶的生物检测平台;完善了准确预测和测定ROS和载流子反应活性的理论模型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检测方法,开拓了表界面调控增强催化活性新途径,揭示了表面结构、化学价态、组分特征和能带结构等对ROS调控机制,阐明了纳米酶与ROS的相互作用行为;探索了系列抗氧化纳米酶在氧化应激类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为理解纳米材料生物和环境效应及潜在应用提供重要基础。在J. Am. Chem. Soc., ACS Nano, Nano Today, 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引次数9000多次,10多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或热点研究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国家纳米标准3部,已出版2部。出版中英文专著(章节)2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成果奖特等奖(第六完成人),美国化学会会员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