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霞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讯(记者 李志远 通讯员 秦倩倩/文 受访者供图)三尺讲台,廿载春秋。漯河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袁瑞霞用爱与智慧编织教育的经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教育篇章。
泛黄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如繁星闪烁;深夜的台灯下,反复打磨的课件凝聚着心血。
从教以来,袁瑞霞始终将“精益求精”刻入教学基因。为准备一堂省级赛课,她通宵研读《西游记》,在停电的深夜举着手电备课,最终以“精读与跳读”的创新设计斩获一等奖。
她以名著为舟,带领学生穿梭于文字星河,从孙悟空的三次离队中剖析成长轨迹,让课堂成为思辨与感悟的殿堂。
她的教案从不“复制粘贴”,每年根据学情调整,融入新课标理念。
手写时代,她以工整字迹和巧妙排版成为全校楷模;电子时代,她坚持逐字推敲,让每节课都成为“知识锦缎”。
从《安塞腰鼓》的铿锵豪迈,到《湖心亭看雪》的清冷孤绝,她以灵动语言点燃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在教学技能大赛上,她带着擀面杖演绎《西游记》中的“降妖杖法”,用幽默与创意征服评委。
荣誉墙上,省、市级奖项熠熠生辉,但她更珍视的,是学生作文本上一句“袁老师的课像探险,总有意想不到的宝藏”。
在袁瑞霞看来,“教育不是雕刻模具,而是点燃火种”,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待发掘的星辰,拥有无限的潜力和独特的光芒,等待着被点燃、被发现。
面对忘带作业的学生,她一句“我相信你写了”,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瞬间驱散了孩子内心的不安与惶恐,成为少年铭记十年的温暖。
这不仅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激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理解,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这种温暖的话语,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毕业班的压力如山,学生们常常被紧张的学习氛围压得喘不过气来。袁瑞霞却独创“解压三分钟”,让教室瞬间化作欢笑驿站。
在这短短的三分钟里,她带领学生们做游戏、讲笑话、分享快乐的事情,让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