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信群流行的当下,教师家访真的过时了吗?

2018年07月12日10:09

来源:中国网

  导语

  还记得儿时等待班主任家访的下午吗?家长沏好了茶,和老师在客厅里聊一聊,双方对于孩子在学校在家里的情况都差不多心中有数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QQ、手机……便捷的通讯工具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同时也掩盖了许多重要的需求。事实上,家访获得的丰富信息不是通过简单的电话微信沟通能够掌握的。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家访制度势在必行。

  石中英:“进村入户式”家访

  架起家校间的桥梁

  我国教师家访始于何时,有待史家考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中英教授回忆到:

  “我的父亲是60年前当的老师,据父亲说,他们那个时候就经常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人口、阶级成分、实际困难等情况。

  1985年我当上老师之后,我们经常利用放学后、周末或假期时间进村入户,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情况、生产情况、兄弟姐妹的情况等。

  对于教师来说,家访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到许多有用的情况。

  例如,有的学生父亲身体不好,只靠母亲下田做农活。因此,农忙期间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主要是四五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也要帮助母亲做些农活,这样一来,上学迟到、早退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尤其是抢收抢种的“双抢”季节,高年级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愈加严重。

  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会对孩子的迟到或早退进行武断的批评,而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学习上的有效帮助。

  教师的批评多了,甚至有可能导致孩子厌学、退学,干脆回家帮父母种地,用他们羸弱的双肩过早地担负起农业生产和照顾家里大人的责任。

  总之,回忆30年前走村串户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的经验,我深深地认识到,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不重视家访是不行的。家访实实在在是家校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教育关系的桥梁。”

  传统家访会被“家长微信群”

  取代吗?

  然而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家访传统被严重忽视了,在不少学校和教师眼里,甚至认为家访是明日黄花。

  石中英教授说:“在一些校长和教师培训班上,问到现在还有没有教师家访的事情,得到的回答绝大多数都是否定的。”

  “家访”还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那些线上的联络方式,仅仅是作为老师、家长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永远无法替代“家访到家”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温度。虽然现在足不出户,老师、家长、学生,就能实现零距离交流,想问什么,想说什么,沟通已无障碍。

  但是,当问到是否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构成、身体和健康状况、住房情况、职业与收入状况时,校长和教师都表示很少了解这些。

  或许有人会认为由于很多家长工作忙,难约定家访时间成为不少都市家长配合“家访”的一个大问题。

  其实,忙与不忙是相对的,毕竟孩子的良好教育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来完成。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学生家坐一坐,利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家访,既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家长、学生感受到亲切和温暖。

  这种方式较之微信、QQ等通信方式沟通来得更有温情、更有力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而家长,也会被老师的这份真挚感动,毕竟为了孩子再忙也会抽出时间,与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如此一来,就会架起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温情沟通的“纽带”。

  家访到底是“好事”还是“担忧”,

  老师家长有话说

  有人说:家访是无法取代的温情。那么对于家访,老师家长们又怎么看呢?

  家长说:

  欢迎!不实地家访,就没法了解一个学生

  “老师最好能在假期中挤出时间,到学生家里走一走,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一次。”

  “如果不实地家访,就不能真正了解一个学生,“电话、微信等确实方便,但涉及具体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家长一般不太愿意透露。然而,这些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用户@旋侣人生说:“用微信是摸不着看不到孩子的一些实际情况的,一些孩子在学校表现是一个样,在家里表现又是一个样的,所以,还是保持传统的家访模式好。”

  担忧!老师为什么来?怎么招待?会不会怠慢老师?

  “上门家访既给家长压力,生怕招待不好老师,又让孩子心里忐忑不安,所以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上门家访。”

  “坦率地说,对于老师的来访,我感觉挺有压力的。我们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现如何,或是老师认为有需要和家长沟通的,直接通过电话、微信就可以了,省时省力。” 杨先生说。

  老师说:

  “家访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能够给教师解决学生身上各种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家访是好,但是老师承担的压力太大了。上门家访有一定的限制因素。比如说,要做大量的事先准备,还要提前跟家长沟通。而现在老师不仅担任教学任务,而且要忙科研等各种业务。一个班按40名学生算,每人家里去一趟,还得挑时间,将占去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少家长不一定有时间配合家访。种种因素制约下,很多老师就会减少家访的次数。”

  传统家访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尽管传统家访会给老师增添不少负担,但不可否认的是,家访的确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对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环境有很大帮助。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老师能来家里坐一坐,面对面、平等地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

  一、家访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行为的真实情况。

  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复杂多变,不注重家访,不深入到学生最广泛的生活中去,就不可能探索出他们的思想行为根源,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家访有助于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通过走访,可以发现有些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教育子女,根本不了解不同龄孩子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而家访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三、家访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好坏是判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尺,这个标尺主要来源于家长对学生的认可。教师唯有深入学生家庭,才能准确得到家长对学校办学效果的真实评价。

  并向家长传达学校教学成绩、学校管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发展前景等。不仅能让家长融入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还是教师自我推销的有效途径。

  教师家访应注意哪些细节?

  善于把握适当的时间

  经验证明,适当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生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教师的出现,送去关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一定能收到用言语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家访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拟好家访主题,订好目标。

  了解学生。学生是有个性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我们有许多老师并不是非常了解学生,而“家访”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教师在平时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并随时做观察记录。

  了解家长。家访前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或其邻居或其熟人调查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就尽量避免话不投机等不愉快的情况出现。

  了解学生家庭。为使家访效果更好,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家庭有几口人,是什么关系,各在什么单位工作,家庭经济能力如何,家庭关系如何…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教师家访就能灵活自如,效果就会更佳。

  家访时,注意交流的方式

  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使学生增强成就感,他的学习就会更加努力.批评犯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要有针对性,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

  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个问题就下全面结论,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

  多引导启发。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平和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启发他们说出心里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家访后,巩固家访的成果

  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多数教师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

  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工作也很繁重,城市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并不是集中在这个片区,增加了老师家访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措施,不仅要将进家门的传统家访纳入老师的教学评估、评职称当中,更要为老师继承好传统家访提供便利和保障。

  如此,才能有助于推进全面教育、温情教育的实现。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