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看郑州教育①】打开教育多样性的大门 书也可以这样“读”

2018年12月13日10:05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岁月如弹指,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路程。教育是地方发展的先声,也是地方历史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读书难到城乡教育走向均衡发展,从教师短缺到师资队伍更加优化,从简陋办学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40年时间,郑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经历了大变样。每一种改变与学生都息息相关,大河网记者带你走进郑州教育的故事里,感受与城市发展并进的教育温度。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40年前的教室是什么样?“黑屋子,土台子,里面一群黑孩子”,老师的装备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如今,崭新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塑胶操场,老师也从“一支粉笔走天下”发展到现在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学,曾经的砖瓦房变成了高楼,破旧的黑板变成了多媒体,传统应试教育变成了素质教育。

  12月11日,大河网记者走进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一小,宽敞明亮的校园阅读中心内,暖气热烘烘,孩子们正在这里上阅读课。错落摆放的座椅和沙发,回旋楼梯和“树洞”的设计,让阅读课变得奇趣横生,也让更多孩子爱上读书,喜欢课本。

  打开教育多样性的大门

  “我们小时候能读上书就很不容易了,没想到现在书还可以读出这么多花样。”文化路一小的三年级语文老师告诉记者。

  新课改以后,务实的教学课堂、丰富的课程设置、多元的评价方式这三个维度上,从曾经的强调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入到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到如今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走进郑州九中的课堂,合理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参与度极高的课堂氛围,都让人印象深刻。

  下午三点,此刻的九中校园里,最为热闹的地方要数各个课程基地了。在课程基地里,从“考古与发现”馆到海空酷客空间,从设计思维创新课程课堂到校园足球实验班……丰富的课程体验给学生多样化的选择空间,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取代了单一的知识灌输,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中学阶段,如何提供多样化课程,才能够让人才与未来产业发展相匹配,正是思维方式上的改变,让我们从办学目标层面,树立了新思想,创立了新形象,立足‘新工科+’的创新教育多元发展实践变革之路。”郑州九中校长张莹说。“河南省海军航空实验班”、“河南省校园足球实验班”、“郑州九中360创新班”等特色班级的建设便成为引领创新教育的旗帜。

  郑州教育看金水 读书读的是“核心素养”

  在越来越倡导多元评价方式的今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搭建了平台。这张“核心素养”的名片,成了金水教育的代言。

  2001年,郑州市金水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也正是那时候,很多教师第一次走进了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第一次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第一次知道了“档案袋”评价……教师们在一轮又一轮的培训中,在与专家面对面的对话中,在新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感受着全新的理念,践行着先进的思想,期待着未来的收获与成功。

  从2009到2013年,金水区启动品牌课程评选,每年一届,历经四届,评选出150门区域品牌课程,成为金水区特色课程资源。2017年,金水区按实施《金水区课程品质提升研究与实践》项目,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从学校课程规划、特色学科建设、创新课程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目前,全区20所项目实验学校的课程规划全部完成。

  教育观念在转变 “育人”是根本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曾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唯分数论”一度被家长和教师追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解放人、唤醒人、激活人,引导其成为更好的自己。评价是牛鼻子,评价在哪里教育教学就在哪里。”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姬文广接受采访时说,郑州市提出了“评价即育人”的理念,开展了“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增值评价”,构建了学业质量评价分析系统,致力于形成科学的质量观,建构符合育人本质要求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本身更符合育人规律。

  四十年来,郑州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从整齐划一的课程学习向多样化的课程学习转变,教学理念也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转化,对人才的培养也真正从离散化向体系化发展。

  郑州市语言文字办公室主任曹章成介绍,评价育人,是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目前,已经初步架构起了“政府层面(市、县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郑州市各学段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线,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小学、初中推进“绿色评价”,高中推进“增值评价”,建构起了一个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业质量“郑州标准”。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