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教育篇丨从1977年冬寒料峭到2018年春暖花开

2018年12月19日15:21

来源:大河网

  □ 大河报记者 段伟朵 田园 文图

  核心提示丨从改革开放前的一声"春雷",到如今"双一流"大学如火如荼的建设;从靠高考改变命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到如今高等教育已然成为大众教育,让有意愿上大学的人都可梦想成真;从1977年的冬寒料峭到2018年的春暖花开,中国高考改革的大刀阔斧,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改革开放40年间的中国教育、河南教育。

  【讲述1】改革开放前一声"春雷",高考改变27万青年的命运

  1977年10月,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河南省各个小村青年之间"疯传":教育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学习!读书!参加高考!"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的统一选择。然而,当年报考人数不少,据统计有570万,但录取人数为27万,录取率仅为4.7%。

  "我们当时上大学,由于全国高等教育规模很低,导致在某一个区域里,有一个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就很不错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在刚刚恢复高考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大学录取比例低,而中专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和转为城镇户口这两个条件,不少优秀的青年选择报考中专,成为国家包分配的中专生。这批中专学生包括四个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范。一度出现中专比本科更"吃香"的局面。

  "这种现象概括来说,就是我国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匹配的。"宋纯鹏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都继续人才,只要有一些文化基础的青年,到了工作岗位上,都能在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专教育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讲述2】高等教育变大众化,出国深造、读研成"标配"

  随着大学开始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象逐渐不存在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看来,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有需求、有愿望想要上大学的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基本都可以满足"上大学"这个愿望。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素质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宋纯鹏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针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从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到高等教育,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发生了变化。"

  如今,提及深造,大家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本科教育,更多的大学生把出国留学、考研、读博等当做了寻找一份好工作的"标配"。

  据统计,到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5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3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20%,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对话】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背景下,河南乃至中国教育取得了哪些成果、目前面临有哪些问题?两位校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此话题与大河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成果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发展"天翻地覆"

  提起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取得的成果,宋纯鹏用"令人震惊"来形容。他介绍,建国初期,全国高校很少,当时主要的教育任务是"扫盲",到处办夜校,忙着"扫盲"。随着改革开放,高考恢复,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而高等教育,则实现了大规模发展。

  宋纯鹏介绍,高等教育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两个节点性事件:1993年,根据国家需求提出,到21世纪,我国要建100所可以与世界竞争的大学,称为"211工程";1998年,在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江泽民总书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提出"985工程"。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从规模、质量、人才培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这些建设,就是为了让高等教育能够适应并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依然具有吸引力。

  同样的话题,张改平则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他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毫无疑问的。就义务教育来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得以提升;就职业教育来说,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问题丨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义务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经过40年的发展,当前教育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

  张改平介绍,目前教育上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比如义务教育方面,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农村地区、边缘山区,依然缺乏好的教师。义务教育虽然是基础教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甚至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城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宋纯鹏也表示,过去,农村娃可以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但如果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那么农村孩子可能从"起跑线"上就输掉了。所以义务教育的均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重点。

  建议丨国家对中西部地区高校,释放更多政策空间

  针对问题,张改平介绍,中央近期吃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一份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时代、开创新模式的文件,对于如何提升教师荣誉感、归属感,让教师成为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等问题,都做出部署。意见中不仅提出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保护教师合法待遇,更提出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呼吁。

  "教育在新时代应该有新使命。"宋纯鹏建议,未来,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按照教育规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办事;高校需要特色发展,要有自身优势、有特色学科,要根据区域经济特色需求发展学校特色专业,避免"千校一面"。比如河南大学近年来就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需求,增加了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特色学科;此外,针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他期待国家可以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

  针对大学就业率问题,张改平建议,就业率与专业的适合度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是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教育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个基本素质,走到任何工作岗位上,结合单位的教育,很快就能适应。"大学社会、企业、单位,都有培养人才的义务。"

  【大事记】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发展大事记

  1977年:恢复高考。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实施。

  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21世纪人才需求,我国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称为"211"工程。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