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3月22日报道,“武大樱花季已免费开放三年,已形成共识:对公众开放是大学应尽的职责。”武大校长窦贤康院士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前透露了武大樱花管理的一些安排,“不收费,但是采取限流措施。”
武大樱花对武大校友来说,是一种地标性的招引,每年都会引发校友们的集体围观和返校高潮。学校也为校友返校赏樱投入了大量的服务。作为一所有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百年名校,武大的樱花特别吸睛。
武大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公众赏樱,来感受武大的魅力,应该是一种“武大欢迎你”的姿态,也是学校竞争软实力的一次展示。
航拍武大行政楼周边樱花绽放风景。 本文图均为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图
樱花是武汉大学的一张名片。阳春三月到武大赏樱,不仅是武大校友心中挥之不去的念想,也早已延伸成为一种旅游行为和社会现象。打卡武大樱花,近几年一直是网络上春日旅游的热门项目。
然而,浪漫的樱花也总在春天里给武大校园“添堵”。面对汹涌而来的赏樱游客,武大“樱花账单”也不断在变,而这背后是武汉大学兼顾开放与管理有序的探索。
其实,大学“被景点”,不只是武大的小烦恼。面对这一社会治理问题,如何寻找各方价值共识,需要全社会共同作答。
航拍武大行政楼周边樱花绽放风景。
武大樱花的浪漫与烦恼
上下课的路上,樱花大道的游人如织;学生餐厅里,总是会有社会公众蹭饭卡吃饭;游客进教学地点参观,也会干扰师生。最令人反感的是不文明赏花行为,被同学们称为“樱花劫”。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古人对樱花的喜爱,从诗意的描述中便可窥见一斑。这份偏爱,在武大尤甚。每年三月,到武大珞珈山赏樱者络绎不绝,大家只为一睹武大樱花的芳容。
“武大每一朵樱花的梦想,就是看一场人山人海。”这句戏谑笑话,在武大有着真实的印证。据不完全统计,在赏樱高峰期间,如果不限制进校赏樱人数,一天进出珞珈山观看武大樱花的人次可超10万。整个樱花开放期间,赏樱的人数超过百万。
武大樱花为啥这么出名?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武大档案馆寻找印证,馆长涂上飙给记者介绍了武大樱花的“前世今生”。
“从二十八株国耻之花,到千株人文之花,不仅见证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变化,更承载了武大的历史底蕴。”涂上飙说,1939年之前,武大校园内并没有樱花,后来侵华日军从日本运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前路(如今的樱花大道)旁种了20多株樱花。
抗战胜利之后,武大从乐山回迁珞珈山,人们发现学生宿舍下栽种有28株樱花树。怀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但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于是,武大的第一代樱花树得以保存。
“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不长,第一代日本樱花,到了1950年代更新时基本死绝。”涂上飙告诉记者,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由于周恩来曾住在珞珈山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于是将其中50株转赠武大,栽植于半山庐前。随后1980年代、1990年代,为纪念中日友好,日本友人又先后两次赠送樱花树苗。
如今,武大校内有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其中,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或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引进的。它们遍布于樱花大道及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等多处。
在武大档案馆留存的照片里,记者看到了1978年武大师生们在樱花树下从事文娱活动的旧照、1979年外籍友人游览樱花大道的旧照、1962年青年人走过樱花大道的瞬间……这些旧照,已成为记录武大樱花历史的档案。
走在樱花繁盛的樱花大道上,在游人们手机拍照的声响中,最能感受到樱花的吸引力。乘坐高铁而来的广东吴先生一家人告诉记者,前几年是看到乘高铁到武汉赏樱花的旅游推广广告而来,从此年年都要来,“武大樱花不一样,毕竟有着大学的厚重感和人文气息”。
“其实在武大读书期间,对樱花的感觉大多还是停留在樱花的形貌之美上,等到了毕业之后远离母校,那种对青春的回忆、对母校的怀念慢慢地与日俱增,渐渐在内心深处沉积为乡愁,而樱花无疑就成了最有黏性的寄托物。”武大1985级中文系学生陈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看待武大樱花的视角,应该能代表不少武大校友的心声。
“高中时,家人带我到武大看过一次樱花,当时就被学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包容之美所吸引,我就决定报考武大。”出生于199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7级本科生陈逸辉说,“因为我平时喜欢唱歌,当时看到有学生在樱花树下唱歌,更坚定了我对武大的向往。可以说,樱花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
2016级软件工程系的陈昱帆和女朋友有着关于樱花的浪漫约定:趁着夜晚游客不多时,自行车载着女友,在樱花大道飞驰而过。不难看出,美丽的樱花承载着这份工科男青春而又简单的浪漫。
武大樱花,对于不少在校生来说,既是一种向家人亲朋炫耀的骄傲,有时也会带有一丝无奈和烦恼。上下课路上,樱花大道的游人如织带来的不便;学生餐厅里,总是会有社会公众蹭饭卡吃饭;游客进教学地点参观等现象,也会干扰师生。
最令人反感的,是观赏樱花时的不文明行为。一些武大学生称之为“樱花劫”,还有人曾在知乎等网络平台发起抵制不文明游客进校园等活动,以此表达不满。
“武大是国家重要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育场所,接待社会公众参观的服务和安全保障条件有限,只能有限开放。”武大党政办副主任李天亮解释今年的武大赏樱管理政策时说,“樱花开放期间,校门及校内局部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时间为3月21日至4月4日,每日封闭时段为7:00-19:00。封闭管理期间,社会公众必须通过预约方能进校。”
年轻人在武大樱花大道上合影(资料照片,摄于1962年3月19日)。
武大“赏樱管理学”进阶史
游客们的巨大赏樱热情,其实也在推动着学校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升,梳理武大“赏樱管理学”的变迁,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治理理念的变化。
“武大樱花季已免费开放三年,已形成共识:对公众开放是大学应尽的职责。”武大校长窦贤康院士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前透露了武大樱花管理的一些安排。“不收费,但是采取限流措施。”
今年的武大赏樱实行的是“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措施。李天亮解释,武大21日起正式实行封闭式管理,社会公众进入校园必须预约。周一至周五每天接受15000人(上午9000人/下午6000人)预约,周六、周日每天接受30000人(上午20000人/下午10000人)预约。
3月18日20时,武大赏樱网络预约拉开序幕,社会公众可通过武大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服务平台“智慧珞珈”APP或官方抖音进入预约系统。当晚,由于预约火爆,系统一度无法使用。预约通道开启一小时后,开放首日的赏樱名额已经被预订完毕。
“由于是网络预约,对不少老年人来说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武大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网络预约开启第二天就接到了不少咨询电话,他们也搜集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进一步改正,更好地服务来校赏樱的社会公众。
为满足校友回校赏樱的愿望,今年武大继续使用“校友信息系统”,武大校友只需在该系统注册,即可入校赏樱。“校友信息系统”是50万武大校友的“掌上校友之家”,校友可登录该系统,通过输入身份证号码、学籍信息自动认证,或上传学历学位证书等方式进行认证。
“武大樱花对武大校友来说,是一种地标性的招引,每年都会引发校友们的集体围观和返校高潮。学校也为校友返校赏樱投入了大量的服务。作为一所有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百年名校,武大的樱花以及被称作樱花城堡的老斋舍,还有老行政楼等一批有近百年历史的经典建筑,在樱花开放期间特别吸睛,这也是武大樱花有别于别处的樱花而更具魅力的地方。”曾经担任过20世纪80年代武大浪淘石文学社负责人的陈勇就如愿进校一睹了武大樱花的芳容。
武大“樱花账单”的付出,也得到了校友和社会公众的回报。小米创办人雷军是武大的校友之一,他去年发布手机新品就选择在4月樱花季的武大;近年来,武汉市发起“资智回汉”工程,号召武汉高校校友回汉创业,武大校友们积极响应,600位海内外武大校友,一下子就带回1500亿元签约项目;去年武大校友共向学校捐资5个亿,用来支持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科研设施建设……
陈勇感慨,“樱花之于珞珈,是一种无法分割的连线。我常会在诗歌中吟咏樱花和珞珈,寄托的是一种特殊的乡愁。因为武大其实就是我们这些远离的学子们镌刻着青春印记的精神故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武大赏樱管理“新政”中,增添了不少新媒体元素,学校与有关社交媒体平台联合制作了用于拍照的樱花雨贴纸,通过虚拟的技术来满足游客们“淋一场樱花雨”的愿望,游客在拍照的时候加上樱花雨的贴纸,就可以不用通过摇树的方式来实现。学校还与各方平台合作,进行5G直播,让没有预约到的人也可以欣赏到樱花美景。
“游客们的巨大赏樱热情,其实也在推动着学校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升。”武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霄鹍说,武大是教学科研场所,不是专门的景区,但作为大学,武大也一直积极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尽最大努力去满足社会公众的赏樱需求,努力改善有关服务。
据介绍,最近几年,武大的相关投入不断增加,不断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基础设施。“樱花账单”大致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看得见的硬件,如整治道路、人证识别闸机、交通设施、绿篱、帐篷等安全保障设施费用;用得着的软件,如预约服务系统、校友信息系统等软件建设维护费用;保障服务产生的费用,如聘请专业化的安保力量;环境修复的费用,樱花开放期间,每天要处理的垃圾大约有60吨。
其实,梳理武大“赏樱管理学”的变迁,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治理理念的变化。面对汹涌而来“赏樱大军”,武大也在一直不断探索应对措施。
2013年开始,武大按每人次20元标准向游客收取“赏樱门票”,票价较往年翻了一番。但是,却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媒体纷纷追问“武大门票钱去了哪儿”。
“从几分钱、一毛钱不等收费起,我们上大学就曾参加学生志愿者帮忙收费。学生嘛,参与收费主要为了学校管一顿饭。”涂上飙对武大赏樱收费历史,有着自己的大学记忆。
2016年开始,武大由于维修樱花大道沿线建筑,取消了收取赏樱门票“以花养花”,改为实行网络预约、免费入校。2017年,学校对预约数量做出限制,一度出现“黄牛党”、介绍“免预约”入校、收费导游等非法有偿经营行为。2018年,武大增设了“人脸识别”系统,官方微博同时开通“不文明行为曝光台”。
武大信息中心教师蔡利军介绍,武大今年增设了自动闸机,在网络上预约成功后,社会公众带上本人身份证,只需3秒钟即可通过闸机进入校园,这将大大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学校还将联合媒体开通微博“点赞随手拍”和“不雅曝光台”互动,为文明行为点赞,对不文明行为监督。
3月20日,武大启动赏樱封园前一日,不少游客已经提前慕名来到樱花大道。
大学如何走出“被景点化”怪圈
不仅需要高校坚守大学之道,传递开放包容精神,也需要有关部门主动关心纾困,帮助高校一起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武大赏樱,该不该?学校投入不菲来维持赏樱,值不值?
面对记者采访的提问,武大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武大赏樱成为景点,已是事实,学校应该持有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积极应对,但是要坚决不“被景点化”,不能成为单纯游客收费拍照的景点,“樱花账单”不能简单算收支账。
“武大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公众赏樱,来感受武大的魅力,应该是一种‘武大欢迎你’的姿态,也是学校竞争软实力的一次展示。”涂上飙对于武大赏樱的利弊判断,在武大师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武大的这种包容与开放,也给学生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利用赏樱之际,学生们也在积极向社会公众展示武大的风采。
武大浪淘石文学社每年樱花时节都会向海内外高校发起樱花诗赛征稿,每年都会接收到600多个高校、3000余份的诗歌作品投稿,今年征稿是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展开。
武大团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全校有130个校级学生社团,不少社团都会在樱花期间发挥特长进行展示、服务。“英语俱乐部的学生会为外籍人士进行免费志愿讲解;书画协会会组织义卖作品,为贫困山区捐助爱心;原创音乐协会推出樱花主题原创歌曲……”
其实,知名高校“被景点化”并非武大独有,北大、清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乃至欧美等世界知名高校,也因独特的魅力,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公众的青睐。
不少高校采取了疏堵、引导结合的方法,效果不错。但不少“被景点化”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缺乏当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甚至在“赏花经济”“观光旅游经济”的利益驱动下,不少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还在借势吸引游客,结果导致高校独自承担这份压力。
2016年,一则带有武大樱花的旅游宣传广告曾登陆日本东京街头,武汉邀请日本人来赏樱,还一度引起网友关于樱花起源地的争论,也引发旅游界人士如何打造武汉赏花旅游名片的思考。
近日,伴随着武大樱花陆续绽放,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30万张惠民景区入园券,邀请游客“花点时间游武汉”。与此同时,武汉有关部门也在帮着武大解决赏樱产生的有关问题,比如针对高峰期公众如厕难的问题,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今年继续支持,在武大安置了20个临时卫生间。武汉市公安部门也在协调赏樱期间武大周边的交通,还将对不文明赏樱行为进行惩戒。
接受记者采访的武大师生们和专家们表示,破解高校“被景点化”难题,不仅需要高校坚守大学之道,传递开放包容精神,也需要有关部门主动关心纾困,帮助高校一起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既满足社会公众打卡高校“景点”的需求,又能减轻高校正常教学运转的压力,更需要社会公众提升自我素养,不要辜负了校园一方美景。